中老年人洗澡暈倒如何防治
文/李達華
洗澡是一件十分舒服的事,它可以消除疲勞,增進健康。可在放松及享受的同時,有的人特別是中老年人,常會出現心慌、頭暈、四肢乏力等現象,嚴重者會失去知覺,跌倒在浴室內。患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極易發生中風和心肌梗死,而患有肺氣腫、哮喘病的人也會感到呼吸困難。那么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該怎么辦?
一、急救要得當
洗澡時突然暈倒,癥狀輕重程度不一,急救措施也應對癥采取。
如只是出現心慌、頭暈、四肢乏力等現象,不必驚慌,只要立即叫人幫助,離開浴室躺下(注意不要扶著病人走,因為這時病人處于低血壓狀態,站立后會使腦缺血進一步加劇),放松休息,并喝一杯熱水,慢慢就會恢復正常。
如果癥狀較重,病人失去知覺,應立即將其平抬出浴室,以脫離低氧環境。出浴室后應讓病人保持平臥,最好不墊枕頭,用書、衣服等把腿墊高,使腿與地面約成20°角,讓心臟血液集中供給頭部。待稍微好一點后,喂些熱糖水或熱茶,把窗戶打開通風,用冷毛巾擦身體,從顏面擦到腳趾,然后穿上衣服,頭向窗口,身體就會逐漸得到恢復。
如病情不見好轉,則應考慮是否發生腦溢血、心肌梗死等其他異常,需立即撥打120,呼請急救醫生到現場搶救。
二、原因要探明
洗澡時突然暈倒主要有以下原因。
1.長時間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內洗澡,新鮮空氣不斷減少。
2.洗澡前數小時未進餐、血糖過低、過度勞累。
3.人一下子進入熱水中,會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加快,血壓在短時間內驟然升高。隨后,又由于過熱的水使全身血管擴張,尤其使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血壓逐漸下降,且大量血液滯留在外周血管,使大腦和心臟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減少,從而發生心慌、頭暈等癥狀。
三、預防6要點
1.不要在饑餓時洗澡。
2.要掌握好沐浴的溫度。
3.洗澡時間不宜過長。
4.特殊人群不要單獨洗澡。有冠心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癥、糖尿病、頸椎病的老年人,洗浴時最好有專人陪護。
5.洗浴完畢起身動作不能過快過猛,特別是老年人一定要適當休息后再緩慢起身,以免暈倒。
6.浴室內安裝換氣扇,洗澡時忌吸煙,洗完之后立即離開浴室。
據《醫藥星期三》
所謂“發物”
文/黃愛群
在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發物”一說,中醫也很重視“發物”與疾病的關系,認為人得病時,“發物”是不能吃的,否則不利于疾病的痊愈。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后,便加緊殘害開國功臣。元帥徐達患了“發背”,最忌吃鵝肉,因為鵝為發物,易動火發瘡。朱元璋別有用心地賜徐達肥鵝一只,徐達明知其惡意,但又不敢違抗,只好當場吃下。不久,徐達因“發背”擴散而亡。
按我國民間的傳統經驗,羊肉、豬蹄、鵝等食物是公認的“發物”。其中羊肉性大熱,感冒寒熱者,或素體多火、熱病初復,均不宜吃。《本草綱目》中說:“鵝,氣味俱厚,動風,發瘡。”凡皮膚病、過敏性疾病、熱病等均忌食。豬蹄有發乳、托瘡之功效,但瘡瘍初起者忌食。
名醫秦伯末在《中醫對于病人的膳食問題》中曾說:“凡能引起口干、目赤、牙齒腫脹、大便秘結的薺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發熱的可能,俗稱發物。”實際上,發物是指攝食后能引起舊病復發、新病加重的食物。發物的范圍很廣,一般來說,按照發物的性能分為六大類:一為發熱之物,如韭、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二為發風之物,如蝦、蟹、鵝、雞蛋、椿芽等;三是發濕熱之物,如飴糖、糯米、豬肉等;四為發冷積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種生冷之品;五為發動血之物,如海椒、胡椒等;六是發滯氣之物,如羊肉、蓮子、芡實等。
當然,忌發物也應注意“辨證論忌”。如疾病屬寒癥,有體質虛寒、大便溏薄、胃痛喜熱、四肢發冷等,應忌食西瓜、雪梨、香蕉等寒涼生冷的食物;熱癥出現面目赤紅、發熱、痔瘡下血、失眠心煩者,應忌食生姜、辣椒、大蒜、油炸食品等。急性肝炎病人屬濕熱,會出現舌苔黃厚而膩、胸腹脹滿、納差不食、小便赤黃等現象,應忌吃油膩、辛辣、滋補、燥熱食品;肚腹脹氣的病人應忌食豆類、山芋、土豆等食物;冠心病、高血壓病人應忌食肥肉、奶油、動物內臟、魚卵、骨髓等食物;好發瘡痛、癤疔的人,應忌食肥膩、辛辣食物。據《中國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