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喜歡徒步行走,旅游之樂也盡在邊走邊看之中。然而,有些人卻難享這山水之美,長途行走之后,他們會出現前足部的疼痛,嚴重地影響了游興。為此,不得不到醫院就診,結果常常被醫生診斷為“行軍骨折”。走路竟然會導致骨折,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們知道,當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中斷時,原來完整的一塊骨頭斷開或者裂開了,就形成了骨折。也就是說,大家所熟知的骨折,通常是在車禍等外傷中由一次性暴力傷害所致。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鮮為人知的骨折,是由慢性損傷反復累積所造成,即所謂的疲勞骨折,這與反復折扭一根鐵絲最終使之折斷有些類似。當然,整個骨折過程要復雜得多。
在旅游中發生的骨折,屬于疲勞骨折中的一種。鑒于這種骨折與“行軍”有關,故又稱為“行軍骨折”。一般而言,疲勞骨折是由于加在受累骨上的非生理性作用力集中積累所致,也有一部分病人因體質缺陷,即便是生理范圍內的作用力積累也可促發疲勞骨折。疲勞骨折常見于持續高強度的活動者,在過度的體能訓練中更為常見,特別是那些缺少鍛煉和體質較差者。有些人平時不注意體育鍛煉,在旅游中一旦長途步行,或者長時間行走在崎嶇不平的堅硬山路上,就可能促發疲勞骨折。疲勞骨折并不少見,可以發生在人體的許多骨骼,如跟骨、脛骨、腓骨、距骨等,而足部第二、三跖骨骨干是最為常見的發生部位。
人在旅途中,經過長途跋涉之后,如果出現足前部疼痛,并且逐漸加重時,就應該警惕疲勞骨折的發生。這種疼痛在休息后可以減輕,但繼續行走又會出現,即所謂“不走不痛,一走就痛,越走越痛”。同時出現局部腫脹和壓痛。凡出現這種癥狀,應及時到附近醫院就診。但是,由于疲勞骨折的特殊性,剛開始時X線攝片并不能顯示骨折的存在,醫生只能先根據癥狀和經驗作出判斷。等到3~4個星期后病人出現骨折愈合反應時,才能由X線攝片確診。因此,一旦被醫生懷疑為疲勞骨折,應當機立斷,終止旅游,以石膏固定后回家休息。如果繼續活動,不僅會越來越痛,而且加重周圍軟組織的損傷,可能會產生后遺癥,導致慢性疼痛。
第一跖骨較為短小者,或前足掌增寬、足橫弓塌陷者,較容易發生疲勞骨折。因此,凡有這兩類特征者,出游時尤其應該注意避免長途行走,途中適當休息,夜間睡覺時把兩腿擱高(高于心臟平面),以促進血液回流。當然,備有一雙柔軟舒適的鞋子是至關重要的,盡量不要穿皮鞋出游,尤其是女性,不要為了風度,穿高跟皮鞋出游。為慎重起見,也可以在旅游前請骨科醫生檢查,做到心中有數,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