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是去年陽春三月的一天,窗外五六級的風在陣陣呼嘯著,將晾曬在鋼絲繩上的衣服刮得扭起了秧歌,呈現出“春風得意”的姿態。
“不好,風刮掉了一件衣服。”在陽臺上巡視的妻子像發現“敵情”似的叫了起來。仔細一看,衣服掉在底樓人家院子里新搭建廚房的屋頂上。于是,她搬起一個凳子急步朝樓下走去。我見年近五十的妻子要爬上房屋撿拾衣服,怕她萬一有個什么閃失,趕緊扔下手中“爬格子”的筆,隨后緊跟上。
我借助凳子,先爬上墻,而后登上房頂,快速撿起衣服,隨后返身就像小青年一般飛身從將近兩米高的房上跳了下來。當時也沒覺得身體有什么異樣,可等一夜過來,就感覺腰部有點兒不適。我聯系昨天的蹦跳動作,斷定是將腰閃了。妻子聽說我閃腰了,就催我趴下讓她按摩一下。她像是骨傷科醫師似的仔細敲打,又是扳腿,又是壓腰的,一陣手忙腳亂之后,額頭上滲出豆粒般的汗珠。
妻子的關懷雖然似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可是她這一陣看似傾注滿腔情愛的“按摩”,非但沒有解除我的傷痛,到次日,我原本尚可直起的腰,也已經不能直起。當時我想不能逞強,得抓緊時間看醫生。待醫生幫我治好了腰,方知輕微的閃腰,用熱敷或貼張膏藥再注意點休息便可解決問題。可妻盲目地敲打壓揉,反而加重了我的病情,好心干出“壞事”。在醫生面前我與妻眼神交流會意,今后在這方面都得注意。可沒想到,時隔一年,我又重演了一次妻子釀成的“悲劇”。
去年10月24日,我的岳丈去看望一位老友,由于年老體弱,又走了一段較長的路,晚上回家后感覺腿部不太舒服,等一覺醒來,更覺得大腿有點酸痛。按照傳統習慣,我帶他去浴室悶悶,為的是活血祛病。在浴室里,我用較燙的水幫他洗腿,接著又幫他敲打捏摩,岳丈洗了個“痛快”澡。
等到第二天,可不得了了,岳丈的右大腿腫成圓柱形狀,我與妻趕緊打的送他去醫院就診。醫生詢問完患病的過程后,對我們說:老人家的腿本來沒什么,開始腿的酸痛只不過是走遠路疲勞的反應,休息一段時間自然就會恢復的。可當帶他去浴室用較熱的水沐浴時,腿部有點炎癥的血管突然遇熱就會膨脹,再加之用力拍打,導致迅速擴張的靜脈發生破裂,血管一旦破裂,大腿非腫不可。這次,就像一年前妻子對我錯誤的關愛一樣,害得岳丈住了近一個月的醫院。
本來看上去屬于關心、愛護、幫助別人的舉動,但由于方法不當,產生適得其反效果的事在生活中并不少見。原因是,助人者以為此舉是出于良好的動機,被助者又樂于接受。二者的結合,使得錯誤的關愛有了施展的空間,由此使得無病致病,小病成大病的“悲劇”也不斷地重演著。
據《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