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儲備局局長格林斯潘(A. Greenspan)年底就要退休,上星期美國總統提名經濟學教授伯南齊(Ben Bernanke)教授繼任。伯南齊教授是個正正式式的宏觀經濟學家,三年前才離開他擔任系主任的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從其著作看,他是個不錯的人選。讓我談談美聯儲的職能、功過,還有對繼任者的期望吧。
聯儲的主要職能有兩個:一是通過控制流通的美元現鈔總量,間接地控制美元的貨幣總量,從而達到既避免通貨膨脹,又避免通貨緊縮的政策目標;二是通過向商業銀行提供急用的現鈔供應,以避免商業銀行體系由于擠兌而引起的崩潰。要說明的是,這兩個職能雖有聯系,但基本上是分立的。
美元的貨幣總量,首先是由美國政府“生成”的。美國財政部(US Treasury)自己印制聯邦儲備券(Federal Reserve Notes),也就是市場上流通的綠色美鈔,然后把它以一對一的價格賣給聯儲,聯儲接著就給美國政府的支票賬戶上增加等量的額度。聯儲留著那些綠色美鈔,而政府就從那個增加了額度的支票賬戶上支取各種各樣的政府開支,包括公務員的薪金。
在這個過程中,聯儲只是個中間人,印鈔票的是國會授權下的美國財政部,花那些鈔票的也是美國政府。沒有聯儲能行嗎?完全能行。政府可以直接把印好的鈔票拿到普通商業銀行存進去,然后再開支。這個印錢的過程,其他各國即便程序不同,本質上也往往是一樣的。這說明了為什么通貨膨脹對政府來說總是難以抵制的誘惑。
聯儲可以調節貨幣總量,也就是說,它可以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政府債券。當聯儲買進政府債券時,市場上的現鈔量增加;反之,市場上的現鈔量減少。重要的是,現鈔量只是整個經濟體的貨幣量的一個小部分(通常稱為基礎貨幣)。由于基礎貨幣量和總貨幣量之間并沒有固定的比例關系,這使得聯儲對美元總量的調節,變成了一門糅合了技術和藝術的學問。
美聯儲是在1914年由美國國會成立的,在這近一百年之間,發生過嚴重的通貨緊縮即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也發生過嚴重的通貨膨脹,貨幣經濟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聯儲與這些惡性的經濟結果息息相關。新任聯儲主席候選人伯南齊的學術論文之一,就是在弗里德曼(M. Friedman)等人的研究成果上,進一步論證聯儲在大蕭條中的責任。但不可否認,格林斯潘在其任職的18年間,沒有發生類似的大錯。
聯儲的另一項職責是監管商業銀行的運作,并提供緊急資金以應付可能發生的擠提風險。要指出的是,聯儲并非一定要挽救經營不善的商業銀行不可。它當然可以挽救,但未必要挽救。但即使是經營穩健的商業銀行,由于銀行通過反復借貸而增創貨幣的特性,是注定不能應付由于謠言而引發的擠提的。聯儲就要在這時候發揮調動現金的功能,抵擋這種風險。
我過去談過,利率是一個匯總的經濟指標,它是由市場中每一個人在時間上的選擇(intertemporal choice)共同決定的。聯邦儲備局和格林斯潘沒有任何的力量酌情調控市場的利率。相反,格林斯潘只是在不斷跟蹤市場的利率走勢,從而定期調整聯儲向商業銀行提供緊急貸款的利率,使它與市場利率的走勢步調一致。
目前流行的對聯儲和格林斯潘的看法,體現了人們對聯儲上述兩項功能的誤會。他們要么認為通貨膨脹和就業之間存在反向關系,于是在聯儲能否在通脹和就業間均衡作文章;要么認為聯儲有能力調節全球利率,于是在聯儲應該如何調節利率上作文章。
而我的觀點相反,我認為聯儲并沒有那么大的能耐。聯儲應該盡力盯住通貨膨脹(雖然也往往有力不從心的時候),不要管別的目標,不要犯錯,這就夠了。從伯南齊過去的言論看,他也是持這個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