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巴基斯坦政府制訂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吸引外國投資。巴政府2005年最新吸引外商投資政策,保持了以往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同時也根據形勢變化做了部分調整和完善。
巴基斯坦引資優勢
巴基斯坦地處南亞,國土面積79.6萬平方公里,西與伊朗和地處內陸的阿富汗接壤,北有中亞各共和國和中國,東有印度,與富庶的海灣國家隔阿拉伯海相望,在地理位置上連接東西,獨特而重要,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地,擁有古老的印度河文明,有豐富的土地、礦產和動植物資源。
巴目前人口為1.53億,是世界第9大人口國,4505萬勞動力,其中不乏費用低的熟練工人和高級管理人才。
巴近年來經濟貿易增長加速,2004~2005財年GDP增長率高達8.4%。 2004~2005財年,巴預定出口目標是137億美元,實際完成144億美元,同比增長17%。這是連續第四年出口保持增長并完成計劃目標。在出口達到歷史新高的同時,進口也超出了預期目標,達到206.23億美元,貿易逆差為65.23億美元。貿易逆差更多的是來自于投資性產品而不是消費品。主要的增長是石油進口從32億美元增加到38億美元,機械設備和工業原料的進口從也分別增加了38%和32%。
巴政府推行經濟改革和經濟自由化、私有化政策,鼓勵國內外投資者擴大對經濟各主要領域特別是制造業、水電、交通、通訊、農業和社會服務領域的投資。巴有較好的基礎設施、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和法律體系。此外,巴基斯坦是經濟合作組織(ECO)和南亞地區合作聯盟(SAARC)成員,近年來實行“向東看”戰略,加大與東盟國家的經濟合作。
投資政策
1.高度自由的投資政策
◆所有經濟領域向外商直接投資(FDI)開放;
◆外國和當地投資者享有同等待遇;
◆允許100%外資股權;
◆無需政府審批;
◆具有吸引力的稅收和關稅優惠待遇;
◆全部資本、收益、利潤、紅利、特許權和技術使用費的匯出均獲允準。
2.外國投資獲得全面保護
針對保護外資制定了相關法案。投資者的法律保護將繼續向新的領域擴展和延伸。政府對投資者提供的鼓勵和優惠待遇將繼續加強而不會減少,或出現不利于投資者的改變。
3.雙邊投資協定
(1)與46個國家簽有投資保護協定(其中包括中國)。中國與巴基斯坦于1989年2月12日簽署該協定。這些協定的主要特點包括:締約方應在本國地域范圍內促進對方投資者的投資;在本國與外國投資者之間不存在歧視;因戰爭、其他武裝沖突和全國緊急狀態所致損失,對本國和外國投資者實行公平和無歧視待遇;自由匯回投資,以及從利潤、紅利、利息收入、銷售收入、工作、賠償等所得收入;根據協定具體規定,設立解決雙邊投資糾紛解決機制和解決程序。
(2)與52個國家簽有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其中包括中國)。
4.各主要領域投資政策
(1)制造業/工業領域
允許外國投資者無需政府批準即擁有工業項目100%的股權;
除了武器彈藥;烈性爆炸物;放射性物質;證券和鈔票印刷、鑄幣四項敏感領域外,設立工業項目無需政府審批。另外,不準新建酒精飲料和酒類生產廠(工業酒精除外);
除了公布的敏感和涉及安全的區域外,設立工業項目的地點可以在全國范圍內任選,無需取得各省政府的“不反對證書”(NOC)。
(2)非制造業領域
允許外國投資者對服務業、基礎設施、社會領域和農業等投資項目按照各自規定的條件擁有100%的股權,并允許資本匯回。投資者只需:向巴基斯坦證券交易委員會(SECP)進行注冊登記;通知國家銀行,按照巴外匯管理規定進行登記。
◆服務業
允許FDI投資服務業領域從事所有各項活動,但對于尚未放開而需經過有關機構事先批準的,仍需履行有關手續,并需遵守具體的行業政策:
(a)外方對公司/項目出資應不低于15萬美元;
(b)允許外國投資者擁有100%的股份;
(c)外方五年之內利潤匯回最多只能達股本的60%提高到了100%。
◆基礎設施
允許外資從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設立工業區:
(a)外方在公司/項目的投資額不低于30萬美元;
(b)外資可以擁有100%的股份并允許匯回。
◆社會領域
該領域包括教育、職業/技術培訓、人力資源開發、醫院、醫療和診斷服務:
(a)外商在公司/項目中的投資額不少于30萬美元;
(b)允許外資比例達到100%。
◆其他領域
(a)旅游業
旅游業已經被聯邦工業生產部給予工業待遇,旅游業和飯店及與旅游業相關的項目所需的、本地不能生產的機械設備,可以按5%的關稅進口并免繳銷售稅。
(b)房地產和建筑業
房地產和建筑業同樣也被給予了工業待遇,房地產和建筑業相關項目所需的、本地不能生產的機械設備,可以按5%的關稅進口同時免繳銷售稅。當地和外國公司開發不動產項目,在該項目的名義轉到一家當地公司名下和巴證券交易委員會向該公司頒發“開業證書”之前,不得銷售這些項目。
(c)信息產業
1997年巴政府已宣布計算機軟件和信息科技(IT)為工業。信息科技項目所需的生產線和機械設備可以按5%關稅進口,并免除銷售稅(見表1)。
關稅和稅收優惠
1.關稅優惠
(1)對于本地不能制造的生產線、機械和設備,適用5%的關稅;
(2)按照2004年6月12日SRO.500(I)/2004號特別調節令的規定,對進口生產線、機械設備免征銷售稅(見表2)。當地生產的機械設備和生產線也免征15%的銷售稅。
2.稅收優惠
(1)初始折舊
按照規定,對于在巴基斯坦首次投入使用的“可折舊資產”,在第一個納稅年度內可允許50%的初始折舊。“可折舊資產”是指成套設備和機械,但不包括:任何道路運輸車輛;任何家具和配件;任何二手成套設備和機械;任何在設備購入納稅年度內按規定享受了其他折讓的機械設備。
(2)分期攤銷
◆運營前的費用支出允許以每年20%的比率攤銷;
◆無形資產允許在10年之內進行攤銷。
3.企業正常稅率
在巴基斯坦,企業稅的稅率為:國有企業35%;私營公司39%;銀行類公司41%。
4.個人所得稅稅率(見表3)
5.2005~2006財年關稅優惠措施
◆能夠在當地制造的機械之進口關稅降至10%,零配件與機械本身的關稅稅率一致;
◆四星或五星酒店所需的設備和物品,不論當地能否制造,都適用5%的關稅;
◆出口工業所需原材料及機械設備,均適用零關稅;
◆免除部分木材(HS44.03-44.07)進口關稅,將木制品關稅從原來的25%和10%分別降至20%和5%。
◆降低小轎車整車(CBU)進口關稅:1500CC以下,從50%~70%降至50%;1501~1800CC,從70%~80%降至65%;1800CC以上,從150%降至75%。
◆對壓縮天然氣分裝機所用的20種零配件全部免除關稅。
◆當地組裝/生產商進口柴油發動機公共汽車全散件(CKD)關稅適用5%;進口整車適用20%不變。
◆進口農業用拖拉機整車(CBU)的關稅從20%降至15%;
◆2005~2006財年準許免稅進口2500輛農用拖拉機,其中包括興修水利進口的300臺拖拉機。
◆輕型卡車(HS.4011.2010)用輪胎從25%降至20%;建筑和工業車輛用輪胎(HS.6300,6900,74009900)關稅從25%降至10%。
◆對于民用航空工業所用機械、設備及零部件免除關稅;
◆免除用于組裝計算機監視器的全散件以前所適用的5%關稅;
◆免除進口用于生產空調、冰箱和冷柜的壓縮機(H.S8414.3010)和蒸發器(H.S8418.9910)的關稅;
◆進口生產洗衣機用原材料的關稅允許5%;部件和零配件允許10%;
◆電視機生產商進口顯像管允許零關稅;其他零部件和用于生產線路版的零配件允許5%;
◆節能燈零部件關稅已降至5%;
◆自行車整車進口關稅仍保持30%,但零部件關稅降至25%,以降低當地市場自行車的價格;
◆用于生產復合門窗的四種原材料和兩種零部件的關稅從目前的15%、25%分別降至10%、20%。
◆中巴部分商品恢復零關稅 。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12年前取消的進出口貿易零關稅政策將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恢復。中國對從巴基斯坦進口的大米、芒果、海產品及部分紡織品等貨物實施零關稅,巴基斯坦政府對從中國進口的機械設備、化工原料等實施零關稅。
中巴確定零關稅產品原產地規則為中國外貿企業發展帶來機遇,企業可利用紅其拉甫、喀什國際機場等口岸出口具有優勢的輕工產品和農產品。
投資便利措施
1.關于外匯管制
(1)允許全部資本、資本所得、紅利和利潤匯出;
(2)所有外國投資者為支付設立項目所需的機械設備進口費用,可以借入國外私人貸款。這些貸款不涉及巴政府擔保。有關貸款協議應在巴國家銀行登記并獲允許。
(3)在獲取流動資金貸款方面,外資控股的制造業企業與當地公司享受同等待遇。
2.關于技術、專利權、特許權和服務使用費
(1)制造業領域
◆對制造業領域,在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和/或技術服務費方面沒有限制。不過,此類協議應在巴基斯坦國家銀行登記。
◆向外國公司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和技術服務費應納稅15%。與各國投資協定中規定有更低稅率的,適用較低稅率。
(2)非制造業領域
對于非制造業領域,支付特許權、專利權和技術使用費也被允許,但應遵守下列規定:
◆非制造業領域包括食品業,支付首筆特許權使用費不超過10萬美元,而不論有多少家特許經營店。
◆在食品業領域,只有那些特許使用的核心項目和商標名稱才有權享有不超過凈銷售額(扣除15%的銷售稅)5%的特許使用費。該費用按月支付。
◆其他非制造業領域項目的特許使用費/服務費支付也以凈銷售額(扣除15%的銷售稅)的5%為上限。
以上有關協議應送國家銀行備案。以上這些規定的松動需經內閣投資委員會決定。
投資機會
巴涉及機電領域的投資機會:
(1)石油和天然氣:陸上和近海開采、煉油、管道、貯存設施;
(2)中小企業:高附加值紡織和皮革業、輕重工業、電子、體育和手術器械用品;
(3)基礎設施:航空、港口、公路、橋梁、城市輕軌、供水和衛生、海水淡化;
(4)信息技術和電信:呼叫中心、移動電話、電子商務、軟件、信息產業園;
(5)能源:水力火力發電、太陽能、風能、沼氣;
(6)采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