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中共黨員,某縣某局副局長,1986年3月與趙某結婚,婚后生育一子一女。張某懷疑趙某有外遇,于2001年9月進行親子鑒定,結果顯示兩個孩子都與張沒有血緣關系。
2002年6月,張、趙經法院判決離婚,女孩由張某撫養,男孩由趙某撫養。2003年2月,張與李某結婚(李為初婚)。同年3月,張撫養的女孩因與李某不和,跑回生母趙某身邊與其一起生活未歸。2004年8月,張某與李某生育一男孩。
對張某與李某生育一男孩的行為如何定性處理,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張某的行為不構成違紀。
其主要理由是:張某和趙某婚后雖生有一子一女,但經親子鑒定,這兩個孩子都與張某沒有血緣關系。張某和趙某離婚后,男孩由趙某撫養,女孩由張某撫養,張某與女孩依法形成了收養關系,與女孩具有了法律上的父女關系。雖然其撫養的女孩因與李某不和,跑回生母趙某身邊,與趙某一起生活未歸,但張某與女孩依法形成的收養關系依然存在。因此,可以視為張某“生育”過一個孩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18條的規定,李某與張某結婚系初婚,而張某被視為婚前只生育過一個孩子,符合要求再生育一個孩子的條件。
第二種意見認為張某的行為構成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錯誤。
其主要理由是:
第一,張某再婚前已有兩個孩子。其依據是:首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非婚生子女解釋的復函》“已婚男女與別人發生不正當性行為所生的子女是非婚生子女”的解釋,趙某所生育的兩個孩子屬于非婚生子女。《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25條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因此這兩個孩子應視為張、趙二人的婚生子女對待。其次,這兩個孩子與張某雖然無血緣關系,但都是在張、趙二人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生,與張某共同生活多年,張某對這兩個孩子已形成了事實上的撫養關系,因此,張某與兩個孩子屬于養父子(女)關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26條“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以及第36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的規定,兩個孩子與張某的父子、父女關系在張、趙二人離婚后依然存在。因此,從法律意義上來說,張某再婚前已有兩個子女。
第二,張某的情形不屬于再照顧生育的對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18條“國家穩定現行生育政策,鼓勵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的規定,張某再婚前已有兩個孩子,屬多子女對象,不符合再照顧生育條件,其再婚后又生育一子的情形屬于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行為。
第三,張某再婚后生育的孩子,即使符合再生育條件,但未經批準取得生育許可證而再生育,也是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行為。
我們同意第二種意見,張某的行為構成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錯誤。但鑒于本案的特殊情況,有關部門在處理時可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166條的規定從輕處理。
重慶市紀委審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