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香港周”活動期間,香港物資采購與供銷協會的代表應邀到大渡口區考察物流業發展情況。在重慶龍文實業集團公司,代表們興趣盎然地登陸“龍文鋼材網”。該網站具有通過手機短信進行在線查詢、交易的功能。當工作人員在不到1分鐘的時間內完成手機在線查詢并獲得客人所要的相關信息時,代表們由衷地感嘆“太快了”、“真沒想到”。
龍文公司以前只是靠就地銷售鋼材賺點差價,經過10年發展,現已成為擁有7家子公司、總資產達1.6億元的集團企業。龍文公司的成長,見證了大渡口區打造物流園區的歷程。
今年,僅有20多萬人口的大渡口區的區劃調整正好滿10年。在區劃調整前,大渡口區被人戲稱為是“七十一(‘其實一’)條街”。全區沒有一家像樣的商場或超市,沒有一家像樣的酒店,商業基本上是“卷簾門”水平、低檔次消費,甚至比不上許多縣城。一到節假日,居住在大渡口區的市民都習慣“進城”趕集,到別的區買回大包小包的東西。
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吸引人流、物流。為此,區里提出“市場帶動、商貿活區”的戰略,著力打造物流園區,實現經濟結構轉型。
打造物流園區,大渡口是有優勢的:3條鐵路交匯,兩條高速公路縱橫貫通,6個火車站,8個碼頭和30多公里的江岸線,再加上眾多倉儲設施……從2001年開始,大渡口區就開始向有關部門報送方案。經過多次爭取,打造重慶市現代物流中心的規劃終于被批準。目前,大渡口區已建起60多萬平方米的倉儲設施,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陶瓷市場、鋼材市場,引進數億元投資正在建設危化物品市場、冷凍市場、中藥材市場等。
物流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全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去年,全區實現GDP57億元,比1994年增長2.3倍,第一、二、三產業結構分別由1994年的4.2:80.1:15.7調整為2.5:79.5:18.0。在今年建區40周年暨區劃調整10年慶典上,區委書記劉本榮對打造重慶現代物流中心滿懷信心地說:“通過做大物流產業,把大渡口建成能體現直轄市主城區都市風貌的區域性商貿中心,力爭到2010年,三產業占GDP比重達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