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是我國的基層政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鄉鎮政府的主要職能是社會管理(一般職能)和公共服務(核心職能)。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目前一些鄉鎮政府仍然沿襲計劃經濟時期的以管理為主的政府職能模式,政府“越位”、“缺位”、“錯位”現象并存。“越位”主要表現在政府代行了市場和企業功能。時至今日,有的鄉鎮黨委、政府還在向農民下達生產指標,直接指揮生產。在政府嚴重“越位”的同時,培育、規范和發展市場,為企業發展提供環境和服務,為農業、農村、農民搞好社會管理和提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等應該由政府履行的職能卻未履行好,出現了“缺位”現象。“錯位”主要體現在鄉鎮政府干了村(居)民委員會等基層自治組織的事,把指導關系變成了行政隸屬關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自治組織自治能力的提高。
糾正“越位”、“錯位”和“缺位”,鄉鎮政府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必須理順三種關系——
理順鄉鎮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在鄉鎮政府與市場關系方面,目前存在兩大主要問題:一些鄉鎮政府習慣于用行政手段配置資源,沒有看到和不會運用市場的巨大力量;行政性壟斷、行業性壟斷、地方保護現象還存在,權力直接進入市場,成為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的體制性障礙。
理順鄉鎮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必須進一步培育、發展和規范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要打破地區封鎖、條塊分割、行業壟斷。堅決打擊各種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發揮政府的市場監管職能,維護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秩序。
理順鄉鎮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減少政府投資,擴大社會投資;改變政府的投資方向,大膽引入市場機制,提供非核心公共產品。鄉鎮政府要在交通、通信、能源、教育、醫療、城市公用事業等非核心公共產品領域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參與投資。政府要由投資型財政向公共財政轉變,從基礎產業和競爭性領域退出,將有限的資金投向生態環境、就業、公共衛生、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等領域。
理順鄉鎮政府與企業的關系
在鄉鎮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方面,目前也存在兩大主要問題:一些鄉鎮政府還習慣于參與企業行為;政府為企業服務的新體制還沒有確立。
理順鄉鎮政府與企業關系,必須加快政企分開,進一步把不該由政府管的事交給企業、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政府制定和執行政策、搞好社會治安、綠化美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創造發展環境,不干預企業的微觀經濟活動。
理順鄉鎮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應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范市場交易行為。社會信用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目前企業、政府、個人社會信用較為缺失,必須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理順鄉鎮政府與企業的關系,還應建立政府為企業提供服務的新體制。政府要為企業提供各類信息服務、咨詢服務、培訓服務,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理順鄉鎮政府與社會的關系
在鄉鎮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大政府、小社會的格局沒有根本轉變;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社會發展緩慢;社會自治能力低,社會治理方式單一,政府與社會共同治理的新模式還遠沒有建立;公共部門為社會服務的體制未建立。
理順鄉鎮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必須大力培育、發展和規范社會中介組織,充分發揮社會中介組織在經濟發展、對外貿易和社會管理中的作用。政府要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行業協會和商會,各類社會行為性中介組織,為市場主體提供服務的中介組織,為勞動者就業提供服務的中介組織,促進教科文衛體事業發展的中介組織,等等。
理順鄉鎮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必須實行政事分開。鄉鎮事業單位長期依賴政府,員工“官本位”思想嚴重,“鐵飯碗”、“大鍋飯”還沒有完全被打破,缺乏生機和活力,導致公共服務質量差、水平低。實行政事分開,首先必須實行政事職能分開,政府部門把屬于事業單位的技術性服務性職能交還給事業單位。其次,要繼續推進事業單位內部改革。強化競爭淘汰機制,打破“鐵飯碗”;拉開收入差距,打破“大鍋飯”,使事業單位充滿生機和活力。
理順鄉鎮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應提高社會自治能力。在解決“三農”問題、建設鄉鎮服務型政府中,要把提高農村村民自治水平放在重要位置。鄉鎮政府對村民自治組織,一定要改變行政命令的傳統做法,真正建立指導、服務的關系,培養和提高農村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理順鄉鎮政府與社會的關系,還應努力探索鄉鎮政府與社會共同治理的新模式。鄉鎮干部要樹立公共管理理念。公共管理已經不只是政府對社會的管理或治理,而是一種治理主體多元化的社會治理模式。治理主體也不再是完全通過行政控制的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而更多是通過服務來營造發展環境。治理主體之間不單純是權力支配過程,而更多的是普遍合作的行為模式。比如開縣麻柳鄉探索的“八步工作法”,其實質就是治理方式的轉變。
(作者系重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學教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