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筆者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參觀了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該館以其豐富的館藏、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先進的高科技手段,向人們展示了重慶這座英雄城市,在發展民族文化和抵御外敵侵略等方面的巨大貢獻。在由衷感慨重慶這張“名片”時,筆者也有一些小小的遺憾——有些設計和管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對此,筆者有如下建議,請有關單位參考。
一是從外觀看,應有用中英文書寫的館名,館名最好題在門前館頂綠色玻璃帽上,自左向右排列。中文字體可比“重慶人民大禮堂”更大更醒目,用隸書、楷書或行書均可,但千萬別用草體,因為草體用在此處欠莊重。
二是應設有醒目而簡明的導游圖,可設在底層大廳正對大門處。同時,各樓層應在醒目處增設提示展館(廳)路線的指示標識。
三是最頂層的屋頂蓋,因沒有隔熱層,在太陽照射下,令人甚感不舒服。同時,由于使用了透光極強的紅色玻璃,該樓層的溫度明顯高于其余樓層溫度,而且,這種設計是否對館藏文物展品產生破壞作用,也是特別值得研究的。因此,我們建議將紅色屋頂改為與大門上方一至的綠色,同時最好有隔熱層或保溫、降溫裝置。
四是有的展廳(如書畫展廳等)燈光太暗,給游客特別是老年人參觀帶來不便。同時,館內各層的保安人員特別多,容易使游客,特別是外賓產生“這里不安全、不和諧”的錯覺,建議除大門和底層出入口設有必要的保安人員,以及各層派1-2名保安負責巡邏外,其余全改為統一著裝的工作人員,以此從多方面給游客營造方便、舒適、安全而和諧的參觀環境。
(作者系重慶市藥劑學校黨委離退休黨支部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