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已經散去60年了,那場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在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災難的同時,也將和平的美好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腦海中。由此也帶給了人類這60年相對和平發展的局面。不過,我們也遺憾的看到60年來,戰爭這頭“魔獸”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一些小規模的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時有發生。世界規模的戰爭陰影依然籠罩著地球。
面對這樣的局勢,我們這些戰后和平年代的幸運兒該怎樣做呢?或許歷史可以給我們一些好的答案。
英、美、法這些老牌強國,在二戰初期所遵從的綏靖政策,對法西斯勢力的發展乃至形成規模,犯下了很嚴重的錯誤。如果這些強國們,在一開始就及時抑制住法西斯勢力的發展,也不致于引火燒身后才又扮起亡羊補牢的角色。
在歐洲,由于英、法政府軟弱。戰前,從德國的擴充軍隊,進軍萊茵區,到吞并奧地利。英、法等國,除了有一些口頭上的動作外,毫無實際行動。甚至為了自己的茍安不惜犧牲小國利益,蘇臺德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英、法本以為蘇臺德的割讓可以滿足德國人的胃口,但他們哪里知道希特勒這只“野狼”,面對這樣并不血刃的勝利,不僅不會滿足,而且貪念倍增。
1939年9月11日,德軍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正式爆發,納粹的鐵蹄很快便踏平了波蘭?,F代化的機械部隊展現出了它強大的威力。此時的英、法已被逼進了死胡同,不得不對德宣戰,但其幻想仍未完全覆滅,在整個波蘭戰役中英法沒有為自己的盟友開一槍。可憐的波蘭成為了綏靖政策的又一個殉葬品。接下來上帝開始了對犯錯誤人的懲罰。1939年10月9日希特勒發布了第6號作戰令要求德軍作好進攻西歐的一切準備,10月19日德軍最高統帥部下達了進攻西歐的第一個作戰預令和“黃色方案”。1940年5月10日德空軍便開始對比利時、法國、荷蘭和盧森堡的機場、鐵路樞紐,重兵集結的地區進行轟炸,同時在北海到馬其諾防線間300公里的戰線上,德軍地面部隊突破了中立國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的邊境。當時,英、法、荷、比在東北部戰線上集結了147個師、3100輛坦克、14500門大炮和約3800架作戰飛機,依托著以馬其諾為主的綿亙的強大防御工事來阻擋德軍的進攻。從雙方勢力來看誰都沒有絕對的優勢一口吃掉對方。但德軍的優秀指揮官打破了這個天平。他們利用法國人的大意。佯攻馬其諾,實則集中裝甲部隊從阿登山區突破,很輕松的繞過馬其諾防線。繞到法國人背后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法國人苦心經營十余年的馬其諾防線毀于一旦,這似乎也預示了法國的命運。隨后德軍輕取色當要塞,搶渡馬斯河突入法國境內。到6月22日法國滅亡。一個歐洲大陸上強大的法蘭西在一個月的時間內便滅亡了。
無獨有偶,在太平洋上,美國人也飽嘗了養虎為患的痛苦。美國人打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大旗,對日本人一昧遷就,也最終導致了珍珠港事件的發生。1941年12月7日,日本為在戰爭一開始便奪取主動權,因此突襲了美太平洋艦隊駐地珍珠港,以極小的損失幾乎全殲太平洋艦隊。使這支強大的艦隊癱瘓了半年,讓美國人蒙受了前所未有的恥辱。
自此之后,東西半球全部覺醒,真正的開始了反法西斯世界大戰?;仡欉@一段歷史,不難發現對好戰勢力的遷就、退讓就意味著死亡的逼近。作為一段歷史,它畢竟已無法挽回,但重要的是后人能以之為鑒,近年來我們高興地看到反恐陣營的建立等一系列打擊極端分子的行動。但也同樣為美國發動的一系列名不正言不順的戰爭而擔憂。維護和平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需要全世界共同的努力,讓血肉橫飛的場面永遠留在電影中,我們真的不希望再一次慶祝某某戰爭勝利60周年了,讓戰爭永遠成為歷史,和平永遠占據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