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肅戎先生1920年8月8日生于遼寧省昌圖縣,早年畢業于偽滿法政大學法學部(學校設在長春),后赴日本明治大學留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法官和檢察官。他19歲參加中國國民黨,從事反滿抗日活動,期間曾任地下國民黨長春市黨部書記長。1944年3月27日被捕入獄,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出獄。此后他加入國民黨軍隊,又曾任國民黨遼北省黨部執行委員,四平市黨部書記。1949年去臺灣,擔任過國民黨中央政策會秘書長,1990年初當選“立法院院長”,1991年底卸任。
奔走呼號謀求統一
多年來梁先生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臺獨”的分裂活動。為發展海峽兩岸關系、謀求和平統一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早在1993年8月19日舉行的國民黨十四屆全會上,審查“中國國民黨現階段黨務發展綱領草案”時,“一個中國”的政策成為代表討論的焦點之一。對于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大多數代表并無異議;但個別人提出要加上“承認兩個‘政治實體’”,梁先生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他反駁道:“兩個‘政治實體’就是兩個中國,因此不能承認兩個‘政治實體’。”
1996年,梁先生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大陸,到了北京、上海、南京和東北家鄉,還受到了江澤民主席的接見。期間他目睹了祖國大陸發生的滄桑巨變。他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說:“大陸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政治民主體制不斷完善,令人對中國的前途充滿希望,增強了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信心。
1998年4月19日梁先生在臺北發起成立“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簡稱“和統會”),親任會長。該會以“和平、統一、救中國”為宗旨,秉持“和平統一三原則”。順應歷史潮流而誕生的“和統會”,一成立即得到海峽兩岸同胞和世界華人、華僑的支持與響應。
1998年9月中旬應大陸海協會的邀請,梁肅戎先生率“和統會”一行30余人來大陸訪問,受到錢其琛副總理的接見,并與司法部等幾個單位有關人員進行座談。期間接受新聞記者采訪時,梁先生充分表現了心直口快,熱情豪爽的東北人性格,他縱論兩岸關系,憂國憂民之情溢于言表。他表示要在和平統一的原則下,努力促進兩岸的聯系和溝通,用協商代替對抗,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
1999年7月在梁先生主持下,“和統會”在香港召開了第一次全球性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大會,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之間規模最大、層次最高、討論最深的研討會。會議達成三點共識:1、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一中一臺”或“兩個中國”;2、加強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反對以政治或人為的障礙,干擾兩岸正常的經貿往來與交流;3、加強兩岸學術文化交流以增進兩岸人民的感情,反對臺灣少數政客以“本土化”為借口,陰謀進行分裂中國的教育文化政策。
一石激起千層浪,“和統會”的成立,香港“和統會”的召開,掀起全球華人、華僑團結一致,反對臺灣獨立,支持兩岸和平統一的浪潮,到2002年初,全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先后成立了126個“和統會”的組織。
2002年1月19日,全非洲中國“和統會”在南非成立,梁肅戎先生不顧82歲高齡,專程從臺北到約翰內斯堡出席會議,他手持手杖走上主席臺,發表題為“和平統一救臺灣”的演講,再次呼吁臺灣當局順應歷史潮流,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承認“九二共識”,與大陸實現“三通”,最終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精彩的演講引起陣陣熱烈的掌聲。消息傳出,大陸的一位學人曾賦詩一首加以稱頌:
一去瀛臺五十秋,
白山黑水夢悠悠。
高粱大豆家鄉好,
外寇內奸時事憂。
原擬從戎將許國,
何期亡命卻封侯。
八旬回首關山月,
杖履風塵五大洲。
全非洲“和統會”召開期間,梁肅戎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在談到臺灣的前途這一問題時,他毫不猶豫脫口而出:“在于中國的和平統一,在于“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實現。”他強調指出相對于臺灣和世界經濟的蕭條,中國大陸2001年的經濟保持了高速度增長,展望未來也是一片欣欣向榮,尤其是將于2008年主辦奧運會,更展示了中國穩健邁向富強的必然性。我對中國的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和平統一的前景充滿信心。”梁先生又明確表示:“應將‘一國兩制’的內容法律化,具體化,以昭公信。”
揭批“臺獨”不顧安危

在約翰內斯堡會議期間,梁肅戎先生對記者說:“為解決臺灣問題,大陸以極其務實的態度和容納百川的寬宏大度提出了‘一國兩制’的主張,這是一個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和振興中華的偉大構想。但遺憾的是,臺灣某些政客出于一己私利和個人野心拒絕這一主張,繼續走充滿危險的‘臺獨’道路,近年來又企圖通過搞‘文化臺灣’,達到‘脫離中國’的目的。”講到這里,梁老義正辭嚴地指出,自李登輝執政以來,臺灣當局逐步推行“臺獨”政策,陳水扁上臺之后,更加變本加厲地推行“暗獨”政策,2002年又肆無忌憚地在“中華民國”護照上加上“臺灣”字樣。臺灣當局極力挑撥當地人與外省人之間的關系。有人還揚言要將“外來政黨”趕出臺灣,甚至胡言亂語地說支持“臺獨”便是“愛臺灣”,反對“臺獨”就是“臺奸”,企圖通過這些謬論在臺灣民眾制造對立,為實現“臺獨”掃清障礙,真是癡心妄想!
梁老還揭露臺灣當局不斷造謠,說什么大陸和平統一的目的是要瓜分臺灣人的財產,把2300萬臺灣居民遣送到西藏和新疆,梁老指出這完全是謠言惑眾,不值一駁。梁老揭批“臺獨”的言行,致使臺獨分子又怕又恨,對他施展謾罵,甚至威脅手段,欲置于死地而后快。對此,梁老義無反顧,他說:“為了和平統一,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我一身正氣,還會怕小鬼敲門!”他又說:“我不怕‘臺獨’分子騷擾。我們堂堂正正,無事不可對人言;我們正氣十足,無可逃避。我衷心擁護的‘一國兩制’,得到廣大華人、華僑的響應,這就是無比巨大的武器。我有勇氣和膽量和‘臺獨’勢力對抗。”有人稱贊梁老是“身危舌尚存”。
為了祖國的和平統一,梁老不但在臺灣不顧個人危險,而且在日本公開警告日本某些政客不要支持“臺獨”,不應該與中國為敵。他說,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和外國插手造成的,美國和日本是支持“臺獨”的大本營。“我曾在美國向美國人說,讓夏威夷獨立行不行;我也在日本向日本人說,讓北海道獨立行不行。既然
不行,那你們就不要支持‘臺獨’了。”
留下遺志薪火相傳
梁肅戎先生一再表示,他贊成臺灣問題不要久拖不決的主張。他認為民進黨為了造成臺灣下一代人與祖國大陸的離心傾向,對他們進行“去中國化”的毒害教育,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和平統一的難度。但他堅信,只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努力工作,同時耐心細致地克服困難,臺灣問題終將得到解決。他指出:加強兩岸經濟合作、民間往來和文化交流,這是回擊“文化臺獨”的有效武器。他同時建議大陸要加強向臺灣人民宣傳“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好處,解除臺灣人民的顧慮和疑惑。梁先生說:“人生有限,國家與民族利益永存”,他以反對臺獨,實現祖國和平統一,作為自己余生的奮斗目標,衷心的愿望。梁先生在2004年初還表示:“都這個年紀了,只要一息尚存,我就拼下去!”他真的拼到了最后一息。
2004年8月7日,已是84歲高齡的梁老還去香港參加了兩岸關系研討會并發表講話。不料返臺后因為感冒、支氣管炎并發肺炎,呼吸衰竭,于8月27日逝世。
梁肅戎先生逝世后,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汪道涵,中共中央臺辦主任陳云林,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家鄉遼寧省省長張文岳以及省、市、縣有關方面分別發出了唁電。
汪道涵在唁電中寫道:
肅戎先生期盼中華民族復興,堅決反對“臺灣獨立”,矢志追求和平統一,長期致力于促進兩岸關系發展,為謀求兩岸同胞利益竭盡心力,將為兩岸同胞所銘記,愿肅戎先生的遺志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