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1日,中國民主同盟常委黃炎培與章伯鈞、左舜生、褚輔成、傅斯年等6位國民參政員接受中共邀請,乘國民黨專為他們準備的飛機飛抵延安。受到毛澤東率領的中共中央領導成員朱德、周恩來、劉少奇、林伯渠、吳玉章、鄧穎超、秦邦憲、張聞天、劉伯承等數十人,到機場熱烈歡迎。7月4日,毛澤東邀請黃炎培到楊家嶺他家里敘話。在窯洞客廳里毛澤東問黃炎培對幾天的考察有何感想。
黃炎培深感延安有一股蓬勃之氣,抗日勝利之后定將贏得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遂借此機會坦陳心中的遠慮,他說:“我生60多年,耳聞的不說,親眼所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情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于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求發展,到干部人才漸見竭蹶、難于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復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于薄弱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
毛澤東微笑著嚴肅地回答:“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p>
毛澤東的答話之所以這樣從容,這樣成竹在胸,是因為他早就考慮了這個在中國歷史上多次出現過的問題,他在《新民主主義論》和《論聯合政府》等論著中,已有了民主治天下的美好展望和具體規劃。而黃炎培的遠慮,更促使他進一步考慮國家長治久安的問題,并讓他民主治天下的理論,更具深遠意義。尚在掌握一國政權之前,便慮及立國后如何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使國家長治久安的政治家們,其遠見卓識,較之歷代謀國者,真不可同日而語。毛澤東如此,黃炎培亦慮及此,真是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