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德懷“伸手要權”
1947年初,彭德懷到延安王家坪的窯洞會見毛澤東,提出:“賀龍同志忙于晉綏事務,遠離延安,陜北現有的幾個旅,加上后勤部隊也就2萬多人,是否由我先來指揮一下?”停了停,他又補充:“等賀龍同志返回延安,仍由他來指揮。”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胡宗南糾集34個旅25萬之眾,以志在必得的氣焰進犯延安。延安能夠迎戰的只是陜甘寧野戰集團軍的6個旅,不足3萬人。不但兵力對比懸殊,武器裝備比不上全副武裝的美械胡軍,更要命的是彈藥匱乏。有的部隊戰士槍膛里只有10發子彈,平均每人也不過50發子彈,陣地戰倚靠的迫擊炮只有兩三發炮彈。司令員賀龍此刻又遠在山西,分身乏術。看起來,當時中共的政治中心,這座有“赤都”之稱的名城的確有搖搖欲墜的感覺。國民黨黨報《中央日報》宣稱:“短期內將徹底清剿共匪”,胡宗南揚言:“要活捉毛澤東。”黑云壓城,風雨如磐,情勢之險峻顯而易見。
在場者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對彭德懷的伸手要權既感詫異,又深深感動。要知道,這副擔子,可以說是將黨的安危系于一身,此時何止千斤?毛澤東感慨地說:“危難之際,你把重擔往自己身上扛,很叫人佩服哩!你這是臨危請命,為黨分憂,肝膽照日月,忠心垂千古啊!”
后來,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貫徹毛澤東的戰略意圖,轉戰于陜北的千巖萬壑之中,讓給胡宗南一個空城,卻吃掉了他幾個旅的有生力量,保障了中央首腦機關的安全。1年3個月零3天后,共產黨又重新奪回了圣地延安,此時,正如毛澤東離開延安時所預見到的,全國革命形式已然根本逆轉。奪取全國勝利,已經不是一種信念,而成為遙遙在望的前景。
彭德懷喝水和吃黃瓜
1947年6月,彭德懷率西北野戰兵團挺進三邊(陜甘寧邊區西北部)打擊寧馬(寧夏馬鴻逵),在毛烏素大沙漠的邊緣行軍。
毛烏素大沙漠,當時號稱死亡之地,似火驕陽把一望千里的黃沙曬得滾燙,一些戰士因中暑而死在征途中,幾乎人人都因為缺水鼻孔流血,呼吸困難。
彭德懷年近50,與士兵同吃干糧,同喝定量的水,同睡沙窩,同樣的嘴唇血腫。一次,警衛員想辦法弄到了一點水給他,一個戰士想要點來喝,警衛員不樂意。彭德懷說:“一口水就是一條命!把水給更需要的戰士喝。”掉過頭繼續行軍,硬是滴水未沾。后來四十九團一個團長給了他一杯水,他仍舊沒有喝。
過了幾天,彭德懷又要警衛員把自己的水壺給一個干渴難忍的戰士,警衛員這下急了,戰爭時期的首長和警衛員,感情往往深逾父子,有的時候,警衛員是敢于數落首長的,他對彭德懷發火:“喝光了你喝什么?看你的嘴唇都腫那么高了!”素來面目嚴厲的彭德懷遇到警衛員生氣也是會幽默的,他笑著說:“怎么?你跟我這么久,還不知道我本來就長著厚嘴唇嗎?”警衛員無奈,只好把水壺交了出來。
7月,西北野戰軍縱橫三邊、隴東,殲敵4700人,收復大片土地。司令部進駐靖邊縣張家畔,情況稍微有所好轉。后勤干部見彭德懷操勞過度,日漸消瘦,感到心疼,炊事員用每根2000邊幣的價格(相當于半斤小米的價格),給彭德懷買了20根黃瓜。彭德懷扔掉筷子,把管理科科長叫來了:“戰士們能吃到黃瓜嗎?吃不到!老百姓舍得吃黃瓜嗎?舍不得!老百姓勒緊腰帶支援我們,過沙漠時還渴死過戰士,多浪費一分錢,我們都該覺得慚愧!”
第二天,他專門召開了團以上干部大會,作了自我批評:“黃瓜本來是很普通的菜,可是同志們啊,黃瓜事小,影響事大!在大家都艱苦的時候,吃點苦沒啥話說,可大家飯都沒得吃,你買幾千塊錢一根的黃瓜,事就大了。紅軍的指揮員不是講奢侈的,戰爭年月,應該多想想戰士和老百姓,永遠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
彭德懷吃面條
解放大西北的戰場上,彭德懷仍然和國民黨將領中有一定能耐的胡宗南交手。清澗一戰告捷,彭德懷指揮部隊殲敵8000,俘敵中將師長廖昂、少將旅長張新等6600余人。
廖昂是在一個破廟的灶房被擒獲的。彭德懷找他談話,討論戰場得失,他埋怨胡宗南指揮不當,兵力不足等,彭德懷告訴他:“你們的失敗,主要還不是指揮失當,而是由于你們挑起的是反人民戰爭,士兵厭戰,人民反對你們。”廖昂無言以對。他剛被俘虜時,不了解解放軍對戰俘的政策,焦慮害怕,提心吊膽,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看彭德懷對他態度溫和,沒有要殺頭的跡象,放心下來,但心里還暗自不以為然。
談完話,彭德懷如同對待朋友一樣,讓他留下吃飯。警衛員端上一大鍋燴面條,兩個碗。廖昂驚奇了,這可是他從沒看到過的景象,感嘆說:“副司令員太艱苦了,早就聽說彭副司令員生活簡樸,果然果然!”
彭德懷這才生氣了,面色沉了下來:“這樣的飯不好嗎?我彭德懷吃這樣的伙食已經算享受了,中國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人人吃得上這樣的飯!你們國民黨的達官貴人看到這樣的飯大驚小怪,難以下咽,證明了國民黨的腐朽,注定要被人民推翻!”
廖昂面紅耳赤,這才真正在思想上有所震動,進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