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的電信運營商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的這一戰略轉變,上海電信已經早有嘗試,現在成立于2004年5月的上海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已經成為這一戰略轉型的重要棋子。
上海信息產業(集團)前身為上海信息產業公司,初創于1995年1月,是中國電信集團上海市電信有限公司直接領導下的以提供數字內容和應用服務為主的電信增值業務的專業公司。
日前,上海信息產業集團總經理趙永康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互聯網周刊:上海信息產業集團組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的主要業務范圍有哪些?
趙永康(以下簡稱趙):上海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在2004年5月18日正式組建成立的,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完成上海電信由通信服務運營商向通信和信息服務運營商的戰略轉型,實現信息內容業務的快速發展。
上海信息產業集團目前除了主要經營以上海熱線和互聯星空為品牌的基于信息應用平臺之上的內容增值業務外,業務范圍還包括互聯網窄帶接入服務、語音增值服務、應用業務集成、電子商務、遠程教育、網絡游戲、多媒體制作、企業應用服務、網絡廣告、商用呼叫中心等綜合信息業務。
信產集團組建后,我們根據自身定位和業務發展目標,設立了“小管理、強運營、精內容”的組織架構,以此推動各增值業務板塊的發展。集團母公司層面主要承擔戰略管控、執行監控、資源配置、協調服務的職能,實現資源、產品、平臺的統一運作;子公司層面包括百事應公司、在線網絡公司、電子商務公司、廣告公司和游戲、教育兩個業務中心,直接承擔信產集團信息內容業務的對外拓展。同時,公司旗下還有10余家控股和參股公司。
互聯網周刊:成立一年來信產集團的發展情況如何?
趙:2004年,信產集團在完成規范和擴大SP合作以及集團內部整合等專項任務的同時,業務收入達到5億多元。其中,互聯星空合作伙伴達到139家,同比增加了128%,實現業務收入2908萬元,同比增長182%,在電信集團排在首位。上海熱線方面通過完善網絡廣告、頻道商務、無線增值等主營產品,業務收入達到了3860萬元,首次實現了盈利。窄帶業務接入的市場占有率也從過去的77%提高到85%。教育和在線游戲的內容業務發展的也比較順利。
互聯網周刊:您怎么看信產集團未來的發展前景?
趙:信產集團組建時間并不長,但是我覺得信產集團業肩負使信息內容成為上海電信業務發展新增長點和支柱業務的重任。我們計劃用3到6年的時間,使信產集團成為具有電信特色的、國內一流的信息服務運營商,力爭2007年實現業務收入10個億,2010年業務收入達到上海電信收入總量的10%。
互聯網周刊:您怎么看中國電信集團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的戰略思路?
趙:傳統電信運營商主營的固話業務正遭受移動和IP業務帶來的巨大分流威脅,在長途和國際通信大量業務被IP分流,在本地網大量業務被移動分流的形勢下,中國電信急需尋找降低網絡成本,增加業務收入,開發新業務的戰略新途徑。 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3G、NGN的應運而生,也加速和推動了電信企業的轉型。
王曉初總經理在2004年年底提出了“中國電信要向現代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變,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我個人認為互聯星空就是中國電信實現技術和業務轉型的試金石,隨著互聯星空在全國的影響越來越大,在互聯星空平臺上聚集的信息內容提供商也越來越多,同時收費模式的日漸成熟也為互聯星空未來的發展拓展了更廣闊的空間。
而中國電信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變的還有另一層含義,中國電信要把信息產業的技術實力、產業發展和文化產業的財富潛力結合起來,挖掘其中的產業機會。其中,一個重要的領域是電信與數字電視產業的結合。
互聯網周刊:業界對電信運營商做內容存在一些爭論,信產集團準備怎么發展自己的內容業務?
趙:我覺得電信運營商進入內容領域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優勢,當前對于信產集團來說,要充分利用好兩大資源優勢,即交換、傳輸和管道資源方面的優勢;同時也要用好完備的銷售網絡和企業商譽優勢。具體到上海信息產業集團,我們的目標是要利用電信基礎資源優勢,聚合社會CP/SP,理順價值鏈,以內容分發為依托,內容集成為重點,做大、做強、做專內容業務。圍繞這一目標,我們在內部實施了機制、體制的改革。從2004年5月到現在一年的經營業績來看,這一轉型的思路是對的。
互聯網周刊:2005年信產集團在內容業務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思路?
趙:為了完成既定戰略目標,我們已經對集團原有業務板塊進行了梳理,明確了業務發展重點,確立了以增值業務平臺為核心的“4+2”業務板塊。即做大互聯星空、百事應兩項信息應用類增值平臺;做強上海熱線、互聯網應用兩項互聯網集成類業務;拓展網絡教育、網絡游戲兩項互聯網內容類業務。
2005年我們的經營規模要力爭超過一個億,在互聯星空、上海熱線以及百事應等業務方面要繼續快速發展,同時進一步培育網絡教育和網絡游戲、電子商務等業務。對IPTV、NGN、3G、數字家庭、IP網絡優化技術、終端技術以及其他新技術、新業務加強跟蹤和研究,并就此開展一些商用試驗,研究各項實用的運營方案,著手準備新技術、新業務的引入和部署,為集團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