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奧運會是時間老人給運動員安排的一場考試,那么,雅典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健兒以良好的心態和飽滿的精神,考出了無愧于青春的滿意答卷———取得32金、17銀、14銅,金牌總數第2名的驕人成績。
熊熊燃燒的奧運圣火早已在雅典熄滅了,但奧運精神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點燃的火種,將在今后的日子里繼續激勵我們奮發前行。什么是奧運精神?奧運精神就是更高、更快、更強的不斷追求,就是人類在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永不服輸的昂揚斗志!
羽壇老將張寧,在她剛出道的第一次世界大賽上,就敗在同樣年輕的印尼選手張海麗拍下,并因為自己的失利使中國隊拱手讓出了蟬聯多屆的蘇迪曼杯。但正是這段痛苦的經歷,激勵著她十年磨一劍,終于在送走一位又一位技術更加高超、表現更為優異的隊友之后,迎來了戰勝宿敵、獲得奧運金牌的輝煌。
“風之子”劉翔,在歐美稱霸已久的男子直道項目上勇敢地挑戰著自己的極限,當《義勇軍進行曲》那雄壯的旋律在他飛一般地沖過終點而響徹雅典上空時,他用自己年僅21歲的昂揚朝氣向世人宣告:相信我,我能贏!
20年前,許海峰石破天驚的一槍,打破了中國人在奧運歷史上金牌零的記錄,也使國人獲得了更多的勇氣和自信,讓我們有理由、有信心在和世界更廣泛的交往中,更好地展現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
對于我,以及很多和我一樣的競技體育的門外漢來說,奧運會的意義,不僅在于它凝聚著世界對和平的共同向往,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我們找到一種精神寄托。
正因為這樣,我們在關注奧運會時,不只把目光投向金牌榜,也把掌聲更多地送給那些雖然失敗卻永不言棄的選手。
正因為這樣,我們從王義夫第五次站到奧運賽場上的身影,讀懂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真實含義,并和他一起在雅典共同體味了“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欣喜。
正因為這樣,盡管我們知道中國男籃不會在雅典奧運會上走得更遠,但還是毫不吝嗇地把溢美之詞獻給男籃這些可愛的小伙子們———只因為他們在小組最后一場比賽中表現得更像一群真正的男子漢。
在這種永不服輸的奧運精神的感召下,我們將會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我們將在與逆境的抗爭中,不斷地積攢生命的能量,并在未來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奇跡。
【作者系山西省太原市十九中0305班學生】
點評
本文以中國奧運軍團在雅典的輝煌業績為思考基點,聯古想今,精心選擇了“張寧”“劉翔”“許海峰”“王義夫”四個例子,因其典型而具有了較強的說服力。后半部分的議論語句,重在“宣泄”激情之下的思考和感悟,作者說“可以讓我們找到一種精神寄托”,怎樣的“精神寄托”呢?就是“永不服輸”“永不言棄”。啟人心智的“理”的生發,使得文章骨架更為剛硬。
文章不足之處在于敘述和議論還不夠細膩,尤其是敘述部分,顯得很平面化,缺少立體感。議論文并不排斥細膩的描寫,相反,細膩生動的描寫還會為議論蓄勢和增色。
綜合打分:31分+11分=42分
【特邀點評:宋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