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乃絲路明珠,向以高原平湖劉家峽水庫、千年石窟炳靈寺和恐龍足印化石群聞名遐邇,成為當今旅游業(yè)興旺的一方寶地。聽說當地引進培植的400畝荷花連日盛開,十分壯觀,便決意前往。荷多生在水鄉(xiāng),隴上除有養(yǎng)于盆缸的小型睡蓮,又名子午蓮這一觀賞花卉外,尚未見過開花生藕的荷花,永靖有蓮當屬希奇,怎不誘人一探究竟呢!
清早從蘭州驅車出發(fā),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永靖縣城,荷塘就在城郊太極島上。這是劉家峽水庫攔河大壩下游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的河灘半島,也是黃河畔的一塊濕地。這里蘆葦叢生,水塘遍布,前些年經修路植樹、種草養(yǎng)漁等規(guī)劃開發(fā),已辟為新的旅游區(qū),并依水而筑有“在水一方”等度假村供游人下榻。三年前來游僅見水塘里有幾叢睡蓮,倒也開得繁盛,而今老遠就看見前面那一方方飛紅點翠的荷塘了。
一到塘邊,我就急忙跳下車跑過去。呵,真真的滿塘紅蓮,放眼望去,一字排開的池塘里都是荷花,在朝陽下正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意境啊! 只見那成片的荷葉出水有一米多高,青翠碧綠,密處或相壓相疊,或層層翻卷,或如傘如蓋,迎風搖曳,十分雅致。再看那一支支紅荷,那盛開的,花瓣舒展,中間的蓮蓬在鵝黃色的一絲絲花蕊簇擁下有如金盞玉杯,花瓣尖濃濃的紅色向根部漸漸化開變淡,粉嫩粉嫩的,真如孩兒面一般;那半開的,瓣兒挺拔,嬌紅正濃,似乎矜持含羞,或一支獨秀伸出葉面,或并蒂相依葉下,含而不露,更覺幾分嫵媚。至于那些小小的花蕾,紅中泛綠,一簇簇穿葉而上,如箭似的沖破綠色盾牌射向天空,透顯出一派不可阻擋的生機;而那些稍大些的荷苞,又如伸出水面的手臂緊握著拳頭,也似乎在宣示著生命的活力。這些紅荷在陽光的映照下,每一片花瓣都被鑲上了金邊,在綠葉襯托下是那樣鮮明突出、紅艷富麗,一朵朵灼灼生輝。無怪乎蜂蝶們都來作客,原來造化的魅力也為的是吸引眼球啊。
柳陰下,塘埂上,觀荷的人漸漸多了,一打聽,大都是蘭州來的,竟然也還有從鄰省西寧、銀川等地來的呢!他們在烈日下?lián)沃ɑňG綠的陽傘,結伴圍在塘邊指指點點,興致之高絲毫不亞于我。隨著他們的贊美之聲,我轉眼看去,原來那幾方水塘里的荷花又是一番景象,和剛才所見的那幾塘高大茂密的紅蓮相比,這里的荷花要疏淡得多。其花全都是淺淺的粉紅,一株株挺出水面,倒影憧憧,支支獨秀,實實的出水芙蓉, 標致極了。再看那圓圓的荷葉,一片片大都漂浮水面,其間也有一兩片突出者,高高的撐起一柄傘蓋,似乎在為剛鉆出水面的荷苞遮蔽驕陽。蓮葉田田,魚兒大概也怕曬,都在葉下嬉游,吸引著三五成群的野鴨穿行其間。從望遠鏡里,我發(fā)現那是些斑嘴鴨和麻鴨,正帶著幼雛在戲耍覓食。我還發(fā)現在那些荷傘下竟然還躲藏著許多鳥兒,有驚飛不定歇腳的白鷗,有伸長脖子盯著水面守望的鷸,還有羽毛艷麗的翠鳥、紅嘴黃冠的水雞等。它們雖然都遠遠地躲避著游人,但卻為荷塘增添了生趣,使人感受到鳥語花香的名副其實。
我信步走去,悄悄走過一個個垂釣者身邊,穿過密密的葦叢,眼前豁然一亮,卻發(fā)現這里有一塘白蓮,竟然比前面所見更為高大茂盛。那些花兒亭亭玉立,潔白無瑕,朵大如碗,晶瑩剔透,不僅強化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印象,那種冰清玉潔的韻味,竟使人在酷暑炎夏中徒增絲絲涼意;那些葉兒圓圓高舉,透著陽光,脈絡明晰,如翡翠琉璃一般,其間鉆出幾株細細的菖蒲和蘆葦,更顯一派天然。面對這半畝多玉蓮塘,我繞行三周流連不舍,雖汗流浹背而不覺炎熱。眼前的白蓮每一都中矩、入詩入畫,其神態(tài)之清冷素雅真有君子之風,其“無處惹汢埃”的佼態(tài),更帶幾分禪意,使人想到那些蓮臺之上不食人間煙火的子們。
花前徘徊不去恨不置身水中央。由荷花而浮想聯(lián),撫今追普,然參破個中因緣。永靖城原址就名為蓮花鎮(zhèn),現已淹沒在劉家峽水庫之中了。而宋代理學祖周敦硻老夫子所寫的《愛蓮說》膾炙人口,其《太極圖說》被為宋明理學奠基之作而揚名于世。太極島上種蓮花,甚或是合天意,但卻是只有在這個時代也行能出現的奇跡啊!
相關鏈接:
荷又各蓮,或稱芙蓉、芙蕖、菡萏、水芝等,其花有紅白黃綠等色,是生于湖沼池塘的多年生水生植物。上世紀60年代在遼寧新金出土的野生古蓮子經培育開花后就曾轟動世界,接著又在浙江余姚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現古蓮子,說明荷不但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古老物種,并且早在5000年前先民就已種藕植蓮了。荷花圣潔美麗,其結實與根莖即蓮子和藕均是美味,其葉大而闊可包裹食品,藕節(jié)還可入藥,荷集食用與觀賞于一體,深受人們喜愛。我國自古至今畫荷寫蓮者不可勝數,還將其神化為仙子,留下無數美好的傳說。而在古印度,因為佛教的興起,更賦予荷神圣的地位,蓮花往往是佛祖菩薩們的寶座,未來清凈世界的象征,因而借受僧眾崇拜。受佛教影響我國崇荷之風亦盛,而今已成為蘊涵深厚的中華文化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