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運營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幫助企業從資本市場融資。目前,有關企業生命周期的理論文獻已是汗牛充棟,但關于企業融資周期的理論研究卻很少見到。這里筆者將企業生命周期做一簡單類比:在正常大氣壓力下,把從0℃冰塊加熱到100℃水蒸氣的過程做大致劃分,以描述不同成長階段企業融資活動的不同特征。
第一階段:0℃冰塊,即所謂“種子期”,是指創業者僅有某一想法,或者某項技術仍然處于實驗室階段。在該項技術進入產業化之前,一般要經過多次放大實驗或臨床實驗,以檢驗技術的可靠性、穩定性和可行性。當技術具備了產業化的基本條件,這時0℃的冰塊就變成了0℃的水。在這個階段上,少量的風險資本特別是天使基金開始介入,企業融資具有資本需求金額較小、潛在投資收益巨大以及投資風險極大的特點。
第二階段:處于0℃-10℃的水,企業進入導入期或起步期。在這個階段,會有小批量的產品生產,但技術仍不成熟,產品性能還不夠穩定,市場慢慢啟動,銷售訂單有少量增加,企業開始有了不多的正向現金流。這時一些偏好早期投資的風險資本愿意介入,雖然企業對風險資本的需求不算太大,但由于存在技術、產品、市場以及管理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投資風險仍然很高。
第三階段:處于10℃-90℃的水,企業進入了快速成長和規模擴張期。隨著產品銷量增加和市場規模擴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融資需求同步增長,這時私人股權融資仍然是首選融資方式。為了加快企業發展,必須適時啟動新一輪的股權融資。隨著企業成長和規模擴張,特別是新的戰略投資人的加盟,企業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結構將會發生明顯變化,內部管理也漸漸規范,信息透明度逐步提高。
第四階段:處于90℃-99℃的水,即Pre-IPO私募融資階段。由于有了IPO的誘人前景,因此會激起一大批戰略投資機構的濃厚興趣,特別是吸引一些具有金融背景的投資者的積極參與。成為上市公司不僅可以增加股權流動性,方便股東實現“腳投票”的功能,而且有利于企業從公開資本市場融資,企業核心競爭力得以增強,資本規模迅速擴大。
第五階段:變成100℃的水蒸氣,企業通過IPO成為上市公司。在企業從0℃到99℃的漫長培育過程中,風險資本無疑起著“雪中送炭”的作用。風險投資家和創業企業家經過長期的同甘共苦和歷史考驗,終于到了99℃,這時投資銀行會積極介入,企業借助于投資銀行的專業輔導和保薦,成功地從公開資本市場中融資,變成一家上市公司。
第六階段:100℃以上的水蒸氣,即Post-IPO階段。成為上市公司,標志著企業已完成從私人權益資本市場向公開資本市場的歷史性跨越,但這只是完成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企業作為一個有機體,其生命會無限延續下去,還會不斷地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繼續進行業務和規模擴張,一般采取兼并收購的形式,包括上市公司之間并購和對非上市企業特別是中小創業企業的并購。
縱觀企業生命周期和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不難發現有兩次質的飛躍,一次是0℃冰變成0℃的水,一次是通過IPO成為上市公司,即100℃的水變成100℃的水蒸氣。成為上市公司標志著企業開始了一個嶄新的生命歷程,其融資活動、產權結構、公司治理及其經營管理都將表現出新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