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部將要出臺的管理規定出奇意外地吸引了大家的眼睛。管理規定在中國遠低于法律的重要性,它通常不具有法律廣泛性,或者是臨時性的條例。但這次大家對它的關注,卻毫不亞于一部法律,這就是大家普遍預測將于近期出臺的《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
回顧一下這部法規的發展歷史,就可知它的獨特和重要:早在2001年,原國家計委(發改委)就在科技部的推動下,著手起草本規定,但后來一度中止。科技部于2004年3月會同國家發改委等十部委,成立“國務院十部委創業投資機制建設部際協調小組”。2004年4月,國家發改委與科技部牽頭成立“國務院十部委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起草小組”,并很快形成了第一稿;2004年7月,在征求美國專家意見并赴深圳創業投資同業公會進行研討的基礎上形成了第二稿;2004年8~12月,在向各有關方面征求意見基礎上,形成了送審稿,并于今年1月25日經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目前《暫行辦法》正在國務院有關部門會簽,可望在經國務院批準后,于本月頒布實施。
一部耗時四年,十部委參與制定,而且在即將頒布之前,還有眾多官員在不同場合、從多個角度為之吶喊預熱,在中國的法規史上并不多見。
企業融資難,尤其是中小企業和創業型企業融資難,已經成為困擾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重要問題。現有的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結構,已經使得中國的金融秩序越來越畸形發展。以資本市場為主體的直接融資體系,又因為發展歷史短,資本規模小,制度和誠信等因素而裹足不前。而對于以上局面有根本改變作用的創業投資體系,又因為歷史觀念和意識不同的因素,一直沒有顯露于陽光之下。
那么,創業資本對于以上問題的解決到底有哪些根本意義呢?首先,創業投資通過扶持創建新企業和支持老企業重建,對于促進產業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和增加社會就業等都會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一個正處于由傳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金融結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發展中國家,發展創業投資還將有利于改善企業的法人治理機制、促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有利于擴大直接融資比例并通過培育高質量的上市公司促進資本市場發展。
要知道,中國發展創業投資的經濟社會條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離我們要求大力發展和鼓勵創業投資的初衷也還有很大距離:一是創業投資所賴以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夠健全,比如,在制定《公司法》等相關法律時并沒有充分考慮創業投資的特殊性,一些法律不僅不適應創業投資的需要,反而對創業投資構成障礙;二是創業環境還不盡如人意,政府指導作用不強,創業投資面臨很大的市場風險;三是由于中國投資環境和投資人心態問題,創業投資企業在募集資本時普遍比較困難,而且即使募集成功,短期獲利心態也使得后續資金支持極為乏力。所以,有必要通過建立有效的政策扶持機制和法律法規環境,來克服規則缺失和單純依靠市場配置創業資本所必然帶來的市場失靈問題。
又將如何來解決存在的問題呢?筆者認為:一是建立優惠的稅收激勵機制,鼓勵創業投資的大發展,并積極引導其主要投資于中小企業,重點支持投資于高新技術的中小企業;二是借鑒國外的政策性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模式,采取“政府引導,民間參與”的形式,為商業性創業投資企業的設立提供參股支持;三是允許保險機構,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參股設立創業投資企業,拓寬創業投資資本來源,同時解決他們的基金出口問題;四是通過為創業投資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支持創業投資企業向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借款,從而提高創業投資企業的投資能力;五是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在發展和完善資本市場的同時,拓寬創業投資退出渠道。
而這部法規,筆者以為將在以下問題上給予中國企業切實的幫助:(1)為創業投資企業進行私募提供法律保護和參考依據,還私募資金以合法身份;(2)通過“一次承諾,分三年注冊”的安排,解決實收資本(注冊資本)存在的“資本閑置”問題;(3)依據《公司法》第十二條解決“以全額資產對外投資”的問題,增加創業投資企業的資本流動性和使用效率;(4)依據《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解決創業投資企業可以按照特別股權(比如可轉換優先股)方式進行投資的問題,從而增加可投資種類,有效規避風險,并保證投資收益的最大化;(5)規定公司型創業投資企業可以委托法人機構作為它的經理,從而解決創業投資企業委托管理的問題;(6)規定創業投資企業可以預設管理顧問費標準,以建立成本約束機制;(7)允許創業投資企業實行業績報酬,以建立起適應創業投資要求的業績激勵機制;(8)允許創業投資企業可以事先設立固定的存續期,以建立風險約束機制;(9)允許創業投資企業利用債務融資,從而增強其融資和投資能力。
同時,這部法規還有可能對于在中國的外資創業投資基金提出指導性意見,使得這個目前處于管理真空的群體的行為更加規范,更加有章可循。當然,他們的利益也前所未有地從法律層面得到實際的尊重和保護,而這對于崇尚法律的外資來說,無疑是一重大利好。在今年1月和4月的外管局文件面前一籌莫展的外資機構,通過這部法規,將一定能看到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的曙光。
當然,任何法規都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建立完備的創業投資法律體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稅收政策扶持問題,還需要制定專門的《創業投資企業稅收鼓勵辦法》;政策性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設立與運作,也需要在《暫行辦法》出臺后制定專門的《政策性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為了保險機構和其他機構能夠參股設立創業投資企業,還有必要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為了創業投資企業能夠通過向銀行借款提高投資能力,還有必要根據《貸款通則》中的“國家規定的除外”條款,另行制定特別規定;為了拓寬創業投資的退出渠道,還有必要出臺有關創業板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的運作規則,并對相應的證券管理法規進行修改;為了給創業投資公司的設立與運作提供更全面的法律保護,有必要進一步修改《公司法》;為了在信用環境改善后,中國的創業投資企業能夠按有限合伙形式設立和運作,還有必要修改《合伙企業法》或另行制定專門的《有限合伙企業法》,等等。
畢竟,現在已經邁出了研究制定并頒布實施《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這一關鍵性的步伐。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各有關方面的支持下,創業投資的問題將越來越快越好地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