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逞均
鄧小平同志曾告誡我們:“共產黨員謹小慎微不好,膽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黨,二怕群眾,三怕民主黨派,總是好一些”。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每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認真重溫鄧小平同志的諄諄告誡,是何等重要和必要。
作為執政黨的黨員應當有所怕,始終自覺堅持把自己置于黨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只有這樣,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才能少犯乃至不犯錯誤,才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倘若頭腦里根本沒有黨的觀念,沒有人民群眾,“老子天下第一”,不受任何約束,不僅難免要犯錯誤、栽跟頭,更要緊的是極易失去人民群眾的信賴、支持和擁護。
必須懂得,真正的共產黨人總是有所怕與有所不怕兼而有之的。毛澤東同志英雄一世,面對死亡威脅照樣穩如泰山,個人遇有再大不幸也從不落淚。然而,當他從衛士手中接過探家帶回的糠窩頭時,雙手卻一個勁兒地顫抖,一邊吃著一邊止不住地傷心落淚,這是為何?因為他心中裝著億萬人民大眾,最怕老百姓受苦受窮。周恩來同志擔任總理20多年,其非凡的魄力和膽略是世人所敬仰的,但他在工作中照樣常有“如履薄冰”之感。1972年11月,已是重病在身的周總理,仍抱病多次聽取葛州壩工程匯報,親自指定有關專家對重大技術問題反復進行論證,怕有半點差錯。他曾幾次對身邊同志講,“我對這個問題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為何如此?仍用他自己的話講,這是因為“長江出亂子,不是一個人的事,不是你的事,也不是我的事,是整個國家的事,整個黨的事。”
古往今來,像這樣有所怕的官總是受到推崇的。宋代范仲淹因為害怕百姓遭受戰亂和水災之苦,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自勉,極力推崇改革;三國時期諸葛亮由于害怕放縱欲望,有負劉備托孤之重,提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為國家勵精圖治;清朝于成龍怕被陷于腐敗的泥潭,用“累千盈萬凈是朝廷正賦,倘有侵欺,誰替你披枷帶鎖”來警醒自己,被康熙皇帝譽為第一廉吏……在社會主義新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時期,忠于人民、忠于事業、嚴于律己、正氣浩然的領導干部更是數不勝數,如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任長霞、牛玉儒等,都備受人民崇敬。
在“有所怕”與“有所不怕”這個問題上,應當說我們絕大多數黨員干部以實際行動作出了正確的回答。然而,近幾年也確有一些黨員干部,該怕的不怕,本該不怕的反倒怕了起來。例如,一方面,他們有的人隨著職務的升遷,膽子越來越大,有的紙醉金迷,什么錢都敢拿,什么好處都敢得;有的荒淫無恥,什么地方都敢去,什么骯臟的事都敢做,把黨紀國法置之腦后。另一方面,他們有的人官越當越大,膽子卻越來越小,一怕負責任,責任越小越好,有的連芝麻大的責任都不敢承擔,因此,能推則推,能躲則躲;二害怕艱苦,不愿扎扎實實干實事,只想舒舒服服過日子,貪圖安逸,養尊處優。這些人雖然為數不多,但其所作所為嚴重敗壞了黨的形象,損害了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系。
為官當學光輝榜樣,時代楷模,立身處事要“有所怕”,“有所不怕”。在維護黨和人民群眾利益時,在向腐敗現象和邪惡勢力作斗爭時,要有所不怕,敢于站出來,旗幟鮮明,挺身而出,體現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節操,體現“關鍵時刻站出來,緊要關頭豁出去”的大無畏精神。但在履行職責和行使權力時,要有所怕,怕履行職責不好,權力使用不當給國家造成損失,給人民帶來災難,怕公權私用和濫用職權給自己埋下禍根,造成罵名……無數事例證明,從公仆到貪官有時僅一念之差,從功臣到罪犯往往只有一步之遙。因此,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在工作生活中要認真做到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誘惑,管得住小節,經得住考驗,保得住本色。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要求,自覺做到慎權、慎友、慎欲、慎微、慎獨、慎終,保持自我克制、自我約束、自我把握、自我升華,時刻以共產黨員的黨性自律,以公仆的職責自警,謹慎交往圈、凈化生活圈、純潔娛樂圈、正規工作圈,堅持做到不為人情所擾、不為金錢所動、不為美色所移,守住共產黨員的“精神家園”,練好拒腐防變的“內功”,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努力譜寫自己“仰不愧于黨、俯不愧于民、問心而無悔”的輝煌人生。
(作者系江西省高安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