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衣物失竊,保險怎么賠?
案例
2004年1月28日(農歷大年初七),家住北京東城區的任女士從外地老家探親歸來,發現門鎖被撬,室內一片狼藉,忙撥打110報警,并在公安人員協助下仔細清點了財物。清點后發現.除被盜走現金2300多元以外,其余被盜財產主要是衣物。任女士平素衣著講究,家中名貴服裝著實不少。經對照發票逐一核對,失竊的名牌裘皮大衣、羊絨外套、羊絨衫等衣物購置價累計達48000多元。心愛的衣物失竊,任女士對竊賊痛恨不已,但想起曾于去年4月份向保險公司投保了家庭財產綜合保險并附加10萬元的盜搶險.心里多少踏實了一些,于是撥打報案電話提出索賠。保險公司理賠人員受理報案后赴現場進行了查勘,并提取了公安機關的證明材料。很快,3個月過去了,按照保單所載《盜搶保險條款》的規定,保險公司該進行賠償了。
保險公司分析認為,失竊財產中的衣物屬保險標的,本案屬于保險責任范圍。經過理算,理賠人員告訴任女士:根據保險條款第11條的規定,失竊衣物只能按照實際價值而不是購置價進行賠償。按照公司《理賠實務》規定,衣物類財產的年折舊率為30%,扣除200元的絕對免賠后,失竊衣物的保險賠償金應為10050元。任女士一聽就火了:“衣服都沒穿過幾次,每年扣除30%的折舊,保單上可沒寫,你們投保時怎么不告訴我?損失五萬,只賠一萬,這保險簡直是蒙人!”任女士對這一結果不能接受。
經過三番五次的磋商,保險公司與任女士仍然無法達成賠償協議。理賠人員在公司法律顧問的建議下,委托價格事務所對失竊衣物進行評估,估價結論為:失竊衣物價值12800元,保險公司據此重新計算保險賠償金數額為12600元。任女士通過熟人請另一家權威評估機構進行了粗略估價,結論是13000元左右。眼看時間又過去了一個多月,無奈之下,任女士接受了保險公司的上述賠償。
點評
本案中影響保險賠償的關鍵性問題有兩個。其一,僅在保險公司內部《理賠實務》中有所規定而未在保險合同中載明的折舊方式能否約束被保險人?根據我國《合同法》、《保險法》的有關規定,未經當事人協商一致并構成合同組成部分的條款,對雙方不具有合同約束力。因此,本案保險公司理賠實務中有關折舊方式的規定,在未征得被保險人任女土同意的情況下,不能作為確定實際價值的依據。
其二,購置價不同于實際價值,那么保險標的實際價值如何確定?財產保險合同大多約定保險公司根據保險標的實際價值進行賠償,因此實際價值的確定方式對于保險理賠至關重要且易引發糾紛。一般認為,在保險合同無明確約定的情況下,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應按照保險事故發生地的市場價格確定,沒有市場價格的,可以根據評估價格確定。本案受損標的(失竊的衣物)具有折舊率高、市場價格不易確定的特點,保險公司委托價格事務所估價的做法具有合理性,在評估價格的基礎上進行賠款理算,符合保險合同目的。所以,后來保險公司委托價格事務所對失竊衣物進行估價的行為是正確的,任女士在了解相關規定后應該予以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