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經驗老道、想方設法希望提高收益率的投資者?還是一個希望更好地掌控自己手中錢財的新手?下面的一些小竅門會幫助你選到最好的基金。
努力降低費用
沒有任何基金能保證回報率,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費用高的基金比費用低的基金會更多地消耗你的資金。
令人高興的是,基金丑聞以后基金的管理費已經越來越低了,低價競爭日趨激烈:富達公司將其Spartan指數基金的管理費降至象征性的0.1%。盡管情況如此,晨星(Morningstar)公司的數據庫中仍有多達467只基金的管理費率超過2%。明尼蘇達大學和西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在過去10年內,基金的管理費每提高1個百分點,總收益就會降低2%~6%。設想一下,假如你分別投資代號為藍色和紅色的兩只基金,初始投資額都是1萬美元,藍基金的管理費是2%,紅基金為1%。如果每只基金在提取管理費之前的年回報率都是8%,那么10年后你會發現紅基金收益幾乎可以使本金翻倍,達到19525元,其中9525元是利潤;而藍基金則只能讓你賺到7640元。
如果你是通過基金超市進行投資的話,一定不要光選擇那些不收取交易手續費的基金,因為不收手續費的基金也許會通過提高管理費的辦法最終仍將費用轉嫁給投資者。所以,一次性收取手續費的基金成本可能更低。
爭取減少換手率
通常我們并不怎么關注換手率。但最近威克福斯特大學和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表明,美國國內基金的正常交易活動會使基金的持有成本平均增加0.5%以上。如果把上面提到的紅基金想像成一只典型的大盤成長基金,那你投入的1萬美元10年后僅能使你獲得7635元的利潤,因為你為此支付了790元的交易成本。所以,還是去尋找那些交易活動不太頻繁的基金吧!
知道這樣做有什么額外好處嗎?就是可以少交不少資本利得稅。
正確評估收益率
仔細觀察一下基金經理在牛市和熊市條件下的表現。如果他超過了競爭對手的平均水平,并且戰勝了股票指數,就說明他清楚自己的職責,并且有較好的投資能力。但是收益率的計算過程與大多數投資者的投資方式并不是相匹配的,比如說,如果你在2004年想知道過去1年期、3年期、5年期以及10年期的總收益,你很可能細細地計算4次2004年的基金業績,而對1995年到1999年業績只計算1遍就可以了,并且都是按照一次性投入一筆資金的方式進行計算的。
但大多數美國投資者都是定期定額投資的。對此,博里漢姆揚大學的個人財務教授Craig lsraelsen認為:“選擇不同的時間計算收益率,其結果會有很大的差異。”所以,當我們查看基金的匯總表時,一定要看看他們的滾動收益情況。計算時要倒退5年,計算49個一年期收益率,分別是從1999年11月到2000年11月、從1999年12月到2000年12月,依此類推,每次向前一個月。通過查看這些收益率,我們就會對基金業績的持續性有一個更好的了解。事實上,只有一小部分基金銷售公司如Davis Funds披露滾動收益率,大部分并不這樣做。如果想簡要地了解一些基金業績的持續性,可以登錄晨星公司的網站(WWW.Morningstar.com),查看它們的夏普指數(Sharp's Ratio)。夏普指數是用來度量經過風險調整后的收益率的,數值越高,說明基金運作效果就越好。比如,Julis Bear國際股權投資基金的夏普指數是0.97,大大的高于了海外大盤平衡基金0.43的平均水平。
不要輕信經紀人
通過查看和比較夏普指數,你得到的好處是不必再依賴于基金超市的基金推薦表。只有那些不收取手續費,并且向基金超市支付相關費用的基金才可能被列入這樣的推薦表。而諸如Vanguard,DodgeCOX和Marispower等大牌基金公司并沒有參與這樣的計劃。同樣,經紀人也是按照“給錢才干活”的游戲規則行事的。通過“收入分享協議”,一些基金公司向賣出他們產品的經紀人支付報酬。自然地,經紀人傾向于向客戶推薦那些收入分享比率更高的基金。比如在索羅門美邦以及其它一些經紀公司規定,部分基金公司必須先支付一筆“進店費”,然后才能向其經紀人兜售它們的基金產品。根據索羅門美邦公司的網站顯示,2003年支付“進店費”的基金占到了其基金總銷售量的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