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加息了,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心甘情愿地把錢放在銀行里“冬眠”。每個人者希望錢生錢,關鍵是看你是否選對了“產蛋的母雞”。
在新的一年里,面對加息,我們的“錢途”又在哪里呢?剩余的房貸車貸怎么辦?還要不要買國債?股市到底還有沒有機會?選什么樣的基金收益更好?房產投資還有戲嗎?保險還要不要買?這一連串的疑問似乎讓人迷失了方向。為此,我們特地邀請了幾位理財顧問,請他們指點迷津。每個人都希望錢生錢,關鍵是看你是否選對了“產蛋的母雞”。
車貸房貸:優先償還高利率負債
對于貸款消費的人來說,加息帶來的最大影響是貸款利率的提高。雖然此前,銀行和媒體都在大力倡導和推廣提前消費,各大銀行也以貸款完成指標多少來衡量業績。但是,如今加息狀況出現,這就意味著個人貸款利息支出將明顯增加。年貸款利息增加0.27%的幅度,帶來了一定的還貸利息負擔,為此我們建議:靈活利用低息貸款,減少高息貸款。盡早變現低收益率投資項目,以此償還利率較高的貸款,從而有效減少債務成本。償還貸款時,優先考慮利息較高的貸款,例如信用卡透支、汽車貸款等,而公積金貸款屬于優惠利率,可最后考慮償還。
低利率時代,借錢是件好事情,還可以拿著錢去投資,只要投資收益率能超過貸款利率,那就相當于借雞生蛋,這一著棋肯定合算。但隨著貸款利率的上升,提前消費和借貸投資,都需要好好核算一下成本。如果你目前已有貸款壓身,手里閑錢也不多,比如只有三五萬元,一時又找不到收益較高的投資方向,不妨趁早償還一些貸款,尤其是利率較高的車貸。
如果你有其他正在醞釀籌備的投資項目,則不要輕易還貸。因為如今向銀行借錢可不容易,你得耐著性子等銀行——審查。據說原來是銀行VIP級別的優質客戶都可能被柜貸。所以,提前還貸要三思。
房產:以租養房可能會失寵
總體來說,本次央行加息行動將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5.31%提高到5.58%,0.27%的調整對房產大盤并沒太大的影響。
但對于靠銀行貸款來進行投資的市民來說,這將是一次不小的打擊。都市白領如果投資房產,依靠自身工資積累,余錢可能也就在20萬-30萬元左右。投資商鋪和寫字樓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這類商用房投資數額比較大,而且風險也更大。他們會更鐘情住宅投資,以租養貸的模式非常普遍。現在酒店式公寓或者是單身公寓的投資者,他們大多就是看中了租賃收益。
以上海為例,盡管房價一月一變樣,三月大變樣,但是租賃市場的回報率并不高,平均水平也就在5%左右(年租金收入/房價)。這個收益率里沒有扣除貸款利息因素。當初,房價漲幅是以萬元為單位的,而租金的漲幅多數還是以百元為計算單位的;因此租金的收益遠遠跟不上房價的上漲率。如今,銀行進入加息周期,貸款利率上升,對以租養貸形式投資的市民來說,微薄的租金回報可能無法抵消每月的銀行還貸款額,還要自掏腰包摸出一筆錢來墊付銀行利息。這種倒貼的蝕本買賣.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愿意干。所以,對于以租養房的負收益時代的到來,貸款買房出租的人會越來越少。
總體看來,我個人并不贊成繼續靠“食租”來投資,投資者應該及時調轉方向,尋求收益率更高的項目投入。而對于準備進入投資性房產市場的持幣觀望者,更要注意租金收益水平和房價走勢問題。因為一旦貸款買房,如果以租牟利,極有可能出現負收益,另外如果房價本身的上漲收益不多的話,那么虧本買賣就做定了。你就變相成了為銀行打工的負債者。
例如:汪小姐買了一套一房兩廳的全裝修新房,總價65萬元,首付15萬元,按揭貸款50萬元,貸款期限為30年,根據原有的5.04%上漲到5.31%的貸款年利率計算,下表是她在加息前后的收益率變化:

以上數據可見,以租養房的收益率正在下降,這種模式的失寵將不可避免。
股市:多多關注消費服務板塊
這次加息,從短期來講,由于前期股市的下跌對加息已有所消化,股市不會因此而大幅下跌;從中期來講,雖然加息會使股市估值水平下降,但由于加息意味著經濟較熱,上市公司業績上升會抵消加息影響。從美國的幾次加息情況來看,股指都是連創新高,加息并不意味著股市要下跌。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講,可以精選行業和個股,在未來的升息預期下,應重點關注消費品、港口、機場、醫藥、旅游服務行業等現金流量充沛、產品和服務需求相對穩定的股票,如上港集箱、天士力等:回避房地產、鋼鐵、建材等固定資產投資敏感類行業的股票和高負債類股票,這些企業在未來可能會受到需求下降和財務成本上升的雙重負面影響。如果您沒有精力選股,那么即將推出的上證50ETF是非常好的指數化交易和投資品種,只需找準時機就能輕松獲利。
保險:投資類保險將受青睞
現在年輕的都市白領大多工作繁忙,在購買保險時,既希望獲得保險保障,同時又能具有一定的投資功能,可以通過專家的打理使自己的資金保值升值。日前央行加息,有些人就在盤算買保險合不合算。特別是在未來還有升息可能性的條件下,不少人覺得有錢還不如存銀行。對此,首先要指出,保險的基本功能還是保障,并非純粹的投資手段。
事實上,加息對于一些保障型的傳統壽險產品是有一定沖擊,因為傳統壽險的預定利率往往是固定不變的,目前上限為2.5%,當市場升息時,很多人會覺得保險的利率太低,且固定不變,一旦將來再有加息,太不劃算。這時候,具有投資功能的萬能險、分紅險就凸顯出優勢。特別是近來暢銷的萬能壽險,它的結算利率是可以變化的。萬能險的一部分保費是進入個人投資賬戶的。由保險公司專家為您進行投資,每月結息,所以一旦遇到通貨膨脹或調整利率時,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也會發生相應變化,結算利率也就跟著變化。
如果你選擇了一家具有較強投資經營能力的保險公司,那么在目前升息的情況下,其個人賬戶的投資回報也會“水漲船高”。像友邦“智尊寶”萬能壽險自上市至今,每月的結算利率連續走高。所以保障、投資一舉兩得,相信該類產品會越來越受青睞。
如此看來,銀行加息了,先清算一下口袋里的銀子,列個一年短期計劃,三年五年的長期計劃,別鹵莽行事,一定要繞開本文中提到的某些陷阱.真正找到屬于你的“下金蛋的母雞”,那樣你就可以笑著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