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元元是美國當今最走紅的芭蕾舞演員。她高貴優雅的舞姿吸引了諸如《時尚》等眾多美國知名雜志的注意力。那天,這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女孩子在排練的間隙接受了我們的采訪,向我們講述她16年的舞蹈生涯。
這個時候,早上的排練剛好進行到一半,大多數舞伴兒都已經大汗淋漓了,譚元元卻沒有表現出絲毫疲態。既沒有化妝也沒穿戲服,她把頭發扎成一個緊緊的髻子,干脆利落。這位舊金山的芭蕾明星正在神情專注地高跳、轉圈、旋轉。雖說有一米六七的身高,良好的身體柔韌性卻讓她能精準地做出各種高難度的專業動作,有任意馳騁、自由飛翔的輕松。忽然,出現了幾個難以察覺的錯誤舞步,她的臉上馬上泛起小女生才會有的羞澀神情,她用手捂著嘴巴,咯咯地笑起來,又頑皮地吐吐舌頭,為剛才出現的小失誤不好意思。
元元一板一眼的專注和童心未泯的調皮會讓初次見她的人馬上對她著迷,和她朝夕相處的人對她更是贊賞有加。元元的首席舞伴Damian Smith說:即使滿屋子都是才華橫溢、優雅年輕的女人,她也總能讓你的目光不自覺地停留在她的身上。
《都市麗人》:你11歲的時候考入著名的上海舞蹈學校。那時,芭蕾怎么能在中國成為那么一種令人尊敬的舞蹈形式?
譚元元:據我所知1940年到1950年,芭蕾剛開始出現在北京。當時,來自蘇聯的老師在北京辦了一個小型的芭蕾學校。在這之后很短的一段時間里,大家對芭蕾的興趣忽然猛漲。芭蕾在上海這個大城市很快也有了發展,上海的芭蕾學校也隨之建立起來了。所以,可以說芭蕾舞最早是由蘇聯傳到中國來的。后來,才開始有美國和法國的老師到中國來教授芭蕾。
《都市麗人》:你喜歡哪些芭蕾舞劇?
譚元元:有很多。比如《吉賽爾》、《天鵝湖》、《羅密歐與朱麗葉》等。所有講述浪漫故事的劇目我都喜歡。
《都市麗人》:有沒有你一直想演卻沒能演的角色?
譚元元:有。編舞大師約翰·科蘭克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和肯尼斯·麥克米蘭的《瑪儂》都是。
《都市麗人》:你會不會看評論家對你表演的評價?
譚元元:不會看。對我來說,評論家只是觀看表演的眾人中的一個。
《都市麗人》:芭蕾舞演員平時是怎么練習的?需要去健身房嗎?
譚元元:不,我從來不去健身房。光排練就已經夠累的了。我一有空閑時間,就喜歡坐下來,甚至躺著,看看電影或者只聽聽音樂也好。要么就去做物理治療、脊椎指壓或按摩。大多數時候都像今天這樣,排練新劇,我在9點半的時候開始熱身,一直要排練到晚上6點半。
《都市麗人》:芭蕾演員要保持身材,那一般都吃些什么?
譚元元:要是不想在上臺前穿不上演出服,不想讓搭檔大費力氣還舉不起來你,就像我這樣上臺前不吃晚飯。我一般會很晚吃午飯,在上臺前我會吃高蛋白的運動食品或一些巧克力,我還會喝大量的水,吃很多水果。這里的一些女孩子都是素食主義者。
《都市麗人》:《紐約客》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說芭蕾演員如何在一小時內穿破一雙舞鞋。你一共穿壞過多少雙舞鞋?
譚元元:適應一雙新的舞鞋,我要先踩上去,然后把綁帶縛好。這就是芭蕾舞演員的生活:你不在跳舞就在縫補舞鞋。縛好綁帶,我穿著新鞋跳20分鐘就可以適應。我還是比較省鞋的,穿壞的鞋子不是太多。一些人不習慣穿舊鞋子,但是我卻偏偏喜歡軟軟的、舊舊的鞋子,所以在彩排的時候,兩三雙鞋可以讓我維持整個一個星期。當然,要是有演出的時候,一個星期就要穿壞四五雙鞋了。
《都市麗人》:你喜歡國外哪個城市?
譚元元:我在德國斯圖加特呆了6個月就被舊金山芭蕾舞團錄用,所以很快就到舊金山了,到現在已經有8年了,我喜歡舊金山。因為是大都市,它的氛圍很像上海。我想念上海,想從這種相似的城市氛圍里感受到上海的感覺。
《都市麗人》: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如果有機會,會去從事除芭蕾以外的其他職業或工作?
譚元元:無論我以后干什么,我想都會做一些和芭蕾有所聯系的事情。比如,我想辦一個舞蹈學校。我喜歡服裝設計,特別喜歡倫敦那些傳統設計師們設計的芭蕾舞裙。不過我現在也只是有一些想法,還沒有認真地考慮過。畢竟現在跳舞還是我最想做的事情,但是明天什么都可能發生,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