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中國人的意識里,歐美人才是玩樂先鋒。但今天我們要向你介紹一個亞洲年輕人的團體,他們已經發展成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對這群來自中國、越南、泰國、菲律賓和韓國的年輕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快樂。
WekasGaba是“柏林派對”的發起人,他有著阿富汗和印度血統,已經通過他的“柏林派對”結識了這里幾乎所有亞洲的年輕人。與漢堡相比,柏林的這個團體已經擁有了至少6500人左右的會員,成為德國最大的亞洲人團體。
現在聚會的這一代人,他們的家人在多年以前作為大使館工作人員來到柏林,他們本人在這里出生,自覺地把自己的文化與德國的文化統一起來。
在柏林享受亞洲生活
在柏林沒有像在巴黎、倫敦或紐約一樣的唐人街。目前亞洲人在柏林的生活分為兩個中心。
在城市東部的石板房區,主要居住著越南人,他們的祖輩作為工人來到這里,許多人就此留了下來并把他們的親戚也接過來。在石板房區,他們創建了一個帶有大型購物中心Bai Do Xe的家園。在這個巨大的接近3000平方米的大廳里擠滿了難以計數的小店,出售生活用品、衣服、玩具、電器和瓷器。在它中間還有一家理發店和兩家煲湯店,它們散發出來的香氣很容易使人忘記自己身在柏林,而誤以為自己在一個小的 “河內”。
在城市西部,亞洲居民的混合更為明顯,比起東部,這里更為優雅,紛繁,熱鬧。
太極培訓、針灸療法和遠東的古董店無不顯示著,亞洲文化已經屬于柏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在卡洛特堡(Charlottenbueg),主要在康特大街(Kantstrasse)上,日式的,中式的和泰國小吃店星羅棋布。家住在這個地區的?8歲中國女生Sandy經常在血拼后來到這里,吃一些小點心。而GoodFriends飯店,它是越南人和中國人最喜歡的碰頭地點。Selig飯店以它的試吃菜肴而深受大學生的喜愛,這其中以中國大學生居多。外賣壽司店Kuchi,則向最純粹的東京風味看齊。
如果有什么特別要慶祝的,比如新年,Sandy和她的家人會去豪華飯店Himmelpagode(天壇寶塔)。這家飯店仿造北京的“天壇”建成,位于西北部的柏林大門前,坐落在蒼翠的草地上,外面有石獅子,里面布置著中國藝術。
放肆但不放縱
參加“柏林派對” 的女孩往往都穿著性感,她們像金屬舞臺上的舞者一樣熱舞到天明,她們無拘無束地聊天喝酒。但有一件事她們從來不做,那就是狂吻,至少不在其他人眼前。
這些年輕人從柏林的Dorian Gray迪斯科舞廳改投到“柏林派對” 中來。每周六有多達800名的越南人、泰國人、韓國人、中國人和菲律賓人來到這個多層的跳舞場,為了感受當下正在歐洲流行的 “柏林派對”。能在異鄉同一時間看到那么多膚色相同的朋友,對于這些從小就出生、生活在國外的亞洲年輕人來說,反倒成了一件十分令人興奮的事。
“擁抱、接吻或是做愛,對我們而言這是不允許的。”Sandy說,“而且當我爸爸允許我這么晚外出時,我不可以濫用他的信任而損壞良好的家庭聲譽。”
團體之間有喜歡嘲笑別人的人也屬正常。韓國人喜歡嘲笑臉有點寬的蒙古人,泰國人有時候會嘲笑牙齒不好的日本人,但大多都屬于是善意的玩笑。“我們之間的關系和我們與德國朋友之間沒什么不同,但從外表上看,亞洲人當然更會聚在一起。”Sandy說。
玩轉西方不忘家鄉
Sandy兩種生活都過:在柏林完全西化地成長,但家庭中的傳統禮儀對她依然有影響。目前Sandy已經在美國學習了一學年,畢業后想當個女記者。
但最近她通過她哥哥發現了來自父母家鄉中國的剪紙藝術,正為此忙碌著。
年初她再次飛回久別的無錫,為了探望那里的親戚。“在那里我表現得與在柏林完全不同,很謙卑很文靜,因為家里人要求我這么做。”她解釋道。
要待在那里嗎?不!年輕的亞洲人德語好過他們的母語,而且在“家鄉”他們無法適應。他們寧可像目前在德國最紅的中印混血DJ Soundsista Davy在“DorianGray”舞臺上表演的那樣,非常漂亮。“這個女人是我們的榜樣”,越南女孩Thuy-Hang說,“她已經做到了我們想要的生活。”
其實對亞洲女性來說,過相當獨立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習慣的。絕大部分人只是夢想著能上大學,然后學習醫學或者接受父母介紹的婚姻。
只有周六晚上,她們完全改變了自己。穿上超短的裙子,喝著五彩的雞尾酒,跳著熱情洋溢的街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