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云南似乎注定要在中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的多事之秋,留下幾抹耀眼的亮點。云南工行的人力資源改革、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騰沖行動”無不令圈內外人士駐足。11月14日,來自全國各地50余家地方金融機構的代表在北京參加完第九次全國地方金融論壇后,風塵仆仆趕至昆明和保山,共同見證了全國首例跨區域不同法人銀行共用一個綜合業務處理系統進而實現全面業務合作的協議簽訂儀式。兩家銀行的全面業務合作對正處艱難變革階段的地方金融而言,無疑具有啟發作用。
合作成功之本:理念變化
當下,中國的金融改革已觸及一系列深層因素。資本約束、結構改造,經營創新等等均已不再是年度報告中的裝飾品,而是銀行從業者實實在在的工作。商業銀行開始實實在在樹立并實踐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開始實實在在地成為一家銀行命運的關鍵性決定因素。同時,由單純競爭走向競爭與合作,通過全方位合作、深層次合作提高銀行業整體服務水平,以適應客戶需求的變化,增強銀行業的競爭能力與發展能力,已經成為新一輪銀行發展浪潮的大趨勢。對于中小銀行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也尤為緊迫,也正因為如此,多年來一直處于低層次替代性競爭的中小銀行逐步走在一起,開始了新一輪良性互動的合作性競爭。昆明是云南的省會城市,保山則位于云南省西部,兩地相距568公里,日前,兩地的地方金融機構——昆明市商業銀行與保山城信社,通過跨區域共享綜合業務處理系統,開創了中小銀行合作又一新途徑。
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是銀行電子化業務運行的基礎平臺,它對銀行的意義相當于一個人的心臟。通過網絡技術遠程共享綜合業務處理系統,使昆明市商業銀行與保山城信社各自原有的客戶都能使用自己的卡或折,到對方的營業網點辦理存取款業務,且無需交納手續費。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在目前各個銀行系統各自為陣、“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下,這種合作模式顯然具有革命性意義。一旦該業務模式推廣開來,不僅使合作銀行大大降低了科技成本,而且相當于使其的營業網點增加若干倍,以往網點較少的劣勢可以得到有效改觀,銀行也可以把更多的財力和精力投入到為客戶服務上去,從而提高自身競爭力。這樣的聯合將使銀行“事半功倍”,正如昆明市商業銀行楊槐璋行長所說,“將來就可以騰出手來與國有銀行比拼服務了。”
為什么兩家銀行愿意合用一個心臟呢?究其根本原因還是資本約束的問題。資本是商業銀行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資本狀況是影響銀行業發展、科技投入和提高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資本管理在我國商業銀行經營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資本約束軟化現象普遍存在。《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出臺后,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逐步轉向以資本管理為核心,以風險管理為手段,審慎經營,持續發展。其中,中小銀行因本身規模以及銀行員工成本、市場推廣開支上升等因素,面臨日益嚴格資本金監管環境,它們所承受的成本壓力更大。因此,如何合理地改進資本分配,一直以來是中小銀行積極研究和探索的問題。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日益嚴格的資本金監管帶給銀行的業務變化主要表現在:以往大量集中在房地產、IT系統以及營業網點的資本金逐漸釋放出來,用于銀行的產品研發、客戶服務、中間業務。特別是在日本和韓國,中小銀行通過共享IT系統來合理分配資本已經成為趨勢。目前日本最大的系統中心已經同時支持12家銀行的業務。從大的環境上看也是如此,隨著科技發展,IT設施趨同于公用事業也是世界潮流所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共同的理念的變化催生了昆明市商業銀行與保山城信社的合作。
有效路徑之一:經營創新
有了合作的基礎,還必須選擇正確的合作的路徑。昆明市商業銀行和保山城信社在尋找合作路徑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過去,企業的經營目標經常被表述為利潤最大化,其中有一個重要缺陷,即沒有考慮到資本成本及資本收益的要求。并且以損益表為基礎的利潤更多地反映企業的即期效益,而沒有反映企業未來價值增長的能力。只有把企業價值和傳統的會計利潤區分開來,充分考慮資本成本等因素,確立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經營目標,才能真正地為股東創造財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由于觸及體制問題的改革措施必定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顯露出效果,那么,中小銀行(包括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快速達到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希望,只有寄托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綜合業務處理系統建設上了。但是,建設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復雜工程,根據估算,一個普通的區域性城市信用社或農村信用社,新建一套符合當前業務發展需要的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按5~10個網點來計算需要投入的建設費用約為400萬,其中:一次性投入的系統硬件投資約100萬~150萬元、軟件開發費約200~300萬元、每年的運行維護費約30萬~50萬元。拋除科技力量較薄弱的因素不說,與自身規模相比,投入幾百萬上千萬開發功能壽命僅3—5年的IT系統,毫無疑問是中小銀行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此外,資金都投入到系統建設上,中小銀行賴以生存的產品和服務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支持,就很難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必將對未來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影響。由此,通過經營創新共建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成為像昆明市商業銀行和保山城信社這樣的中小銀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有效之路。
昆明市商業銀行與保山城信社同屬于云南地方金融體系內的成員,其中,昆明市商業銀行是在昆明市原有二十多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礎上于1996年組建成立的,近年來發展迅速,建立了規范的現代企業治理制度和靈活的經營機制;擁有71個營業網點和較先進的計算機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和風險控制系統,在云南省金融界中有一定市場地位和影響力。保山城信社1989年成立,是保山市規模較大的地方性金融機構。2003年末,為了滿足客戶和業務發展的需要,昆明市商業銀行投入建設資金近5000萬元開發了新一代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昆明市商業銀行擁有了超越傳統服務重新設計金融產品的能力,極大地提升了該行的競爭優勢。保山城信社原有業務系統為單機業務處理系統,1997年投入運行,結算渠道不暢,信貸品種單一。對于昆明市商業銀行來說,為了保有相對先進性和可擴展性,系統一方面必須預留一定空間,另一方面每年需投入維護費用約500萬元,因此,如何利用閑置資源減輕維護負擔的問題比較突出。對于保山城信社來說,目前的IT系統已經不能適應金融需求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必須盡快進行徹底改造。
基本原理和具體流程
昆明市商業銀行由于擁有一級銀行法人的營業資質,是云南省惟一同時具有人民銀行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及同業拆借市場成員、財政部國債承銷團成員、國家開發銀行及中國進出口銀行政策性金融債承銷團成員、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債券結算代理行等多項業務資格的金融機構,因此在同業合作方面具有比較豐富的經驗。近年來,該行一直在積極探索,如何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加強同業交流與合作,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和持續發展能力。這是雙方合作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此外,昆明市商業銀行的綜合業務處理系統基于Vision Banking Core/400基礎,以銀行大會計、綜合柜員制為基本內容,以客戶信息管理為基礎,以賬務處理為核心,數據集中管理,面向客戶、面向交易、面向服務,其設計理念和技術水平在銀行同業中都處于相對先進地位。該系統自身具備的幾項技術特點為合作提供了基礎。一是該系統上線后,一直運行穩定;二是它采用參數驅動及關系數據設計,在網點數量、規模上沒有限制,只要增加硬件系統即可擴展規模;三是該系統支持“多分行”模式,易于維護、擴充,可通過網絡連接實現異地機構共享。此外,為了保證合作的安全性,昆商行還采取了四項防范措施,一是將雙方業務置于同一系統的不同物理分區,不實現邏輯集中,因此確保雙方的業務不出現交叉、數據不出現交叉;二是采用“專線專用”,確保網絡信息傳遞的及時和安全;三是在數據傳輸時進行加密,防止雙方各自的數據及信息出現失竊;四是對主機的操作權限進行嚴密控制,通過制度確保各項風險防范措施得到落實和執行。
基于以上基礎條件和準備措施,2005年8月,昆明市商業銀行與保山城信社達成合作意向,保山城信社租用昆明市商業銀行的綜合業務處理系統,并通過該系統平臺參加全國大額支付系統業務。9月,技術準備完畢,租用系統開始試運行。11月14日,試運行成功,雙方簽定全面合作協議,相互承諾以通存通兌方式代理對方異地結算業務,并在法律法規允許或經監管部門同意的前提下,開展信貸資產轉讓、票據以及銀行卡等業務的深入合作。
帷幕初開
國內中小銀行的發展歷史只有10多年,機構網點數量現在和將來都無法與國有大商業銀行相比,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再走大攤子、高成本、低效率的發展道路。因此,提高資產質量,降低經營成本,追求價值的最大化,才應是中小銀行開展經營活動的主要目標。要想在“成本付出最小”的同時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從而實現“價值最大化”,就必須在經營管理和業務發展的全過程中切實轉變理念,在各項工作中項項計較成本,時時挖掘資源。昆明市商業銀行和保山信用社的合作充分證明,通過科學有效的合作,銀行不僅不會喪失自身優勢,反而改進了資本分配,在網點設置、物質開支上量力而為、物盡其用,將有限的資金投向目前銀行最稀缺的人力資源、產品資源和回報更多價值的客戶資源上,從而獲得新的盈利和發展機會。
首先,節約成本、利用資源的目的得到了最大化的實現。一是昆明市商業銀行在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有效的利用了閑置的系統資源,尋找到了新的利潤增長點。保山城信社則節約了成本400多萬元,包括一次性建設費用約400萬及每年約30萬至50萬元的維護費用。二是兩家區域性的銀行機構跨越了地域屏障,將本行業務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延伸對方城市,以昆明市商業銀行現有71個營業網點和保山城信社現有6個營業網點計算,雙方通過合作,各自節約的網點成本都非常可觀。此外,雙方共享的不僅是系統資源,也包括網點資源、人員資源和客戶資源,從而在更大范圍內實現了行業內的資源整合、成本節約。其次,提高了銀行的聯合競爭能力。一是為廣大客戶提供了更方便和更經濟的服務。由于提高了資金清算、結算的效率,雙方客戶可以在異地辦理業務,免除了過去發生異地業務時,要在不同銀行間開戶、轉賬或取現、存現的麻煩和成本。另外,由于系統可實時到賬,縮短了客戶資金的在途時間,提高了客戶資金的使用率。二是為人民銀行提供了更方便資金監控的渠道。由于雙方的數據采集更為準確和快捷,為人民銀行對跨行轉賬、大額交易的清算和監控提供了更方便的渠道。三是有效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和信息化建設。由于規范了不同銀行之間的接口信息,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資金流通手段,為銀行的業務發展與創新開辟了新的空間,使地區銀行的信息化建設步入一個新的臺階。此外,為中小銀行利用有限的營業網點資源及電子網絡資源實現收益最大化提供了寶貴經驗。
正因為如此,雙方的合作剛一邁步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統自9月1日試運行截至11月10日,已辦理異地儲蓄通存通兌1310筆,金額達5569萬元:兩行“資金往來”約1億元。保山信用社通過昆明市商業銀行的全國大額支付系統辦理的業務,自10月9日以來僅1個月,就達504筆,金額達2200萬元。保山城信社的存款僅1個月增長了10%。
當然,因信息不對稱、信息扭曲、市場的成熟度、競爭環境的不確定性、技術更新、政治、經濟、、法律等因素的影響,共享綜合業務處理系統的合作方式也存在種種問題和可能風險,如果不加以重視和管理,合作銀行不但無法從中受益,反而會受損。
首先是信息控制的問題。一旦此銀行內部的信息或資源在技術上存在被彼銀行調用的可能,信息失控的風險就顯而易見,比如客戶資料、資金往來情況等等都有存在泄露的可能。
其次是不確定性風險。由于合作雙方可能不在同一區域,即使同在一個區域內,其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都有可能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增加了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支持銀行經營目標和客戶需求的不確定性。另外,還將面臨許多潛在的風險。例如,雙方經營理念的不同,可能導致業務處理流程難以同時滿足雙方需求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和風險,合作雙方應積極采取一定的措施規避風險,如信息共享、優化合同、建立監控機制等。總之,還需要合作銀行通過繼續探索和實踐來尋找最佳的解決路徑和方法。
無論如何,兩行合作的帷幕已經拉開,不同法人跨區域合作的帷幕已經拉開。我們期待地方金融機構有更多的經營創新,我們期待地方金融機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作者單位:昆明市商業銀行)
責任編輯:高廣春
Gaoguangchun@ChinaBank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