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是當年林肯及其聯邦軍民與南部邦聯的分裂勢力作殊死斗爭,斷然沒有美國今天的成就。刻骨銘心的歷史記憶和美國社會生存與發展的現實需要,是美國政府將反對分裂國家作為公民效忠的核心理念的深刻原因。
國旗日的忠誠宣誓
6月14日是美國的國旗日(Flag Day)。每年的這一天,全國各地的各種公共場所、大型建筑物、以至家庭都要懸掛國旗,各州還會舉行各種紀念儀式。其中一個重要的儀式就是在國旗下進行忠誠宣誓。根據1954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法律,宣誓人宣誓時脫帽,取立正姿勢,右手鄭重地放在左胸前,貼于心臟區: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 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我謹宣誓忠誠于美利堅合眾國國旗,忠誠于它所代表的共和國,上帝庇佑下的一個國家,不容分割,人人由此享有自由與正義)。
這段誓詞最早見于1892年9月8日美國《青年之友》雜志,當時它是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400周年而展開的全國性活動的一部分。一般認為,誓詞原作者是《青年之友》編輯弗朗西斯·貝拉米。1942年美國政府對該誓詞予以正式認可,從此它就成為感動美國、支配美國政治生活的“圣經”。誓詞原先并沒有“上帝庇佑下的”幾個詞,這是1954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說服國會后加上去的。
這段誓詞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美國作為一個完整的國家,絕不容許分裂。這是美國的忠誠宣誓,是每個效忠美國、念茲在茲、不可須臾忘記與背叛的最基本的政治信條與道德準則。
美國之所以把維護統一、反對分裂上升到如此重要的高度,滲透到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長期堅持不懈,不是偶然的,而是美國從自身歷史的經驗教訓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是確保美國高質量生存與高速度發展的基本前提。

曾經為統一而戰
美國是一個新興的移民國家,從1620年11月102名早期歐洲移民乘坐“五月花”號到達現在的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建立定居點起,迄今不到四百年;從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建國之日算起,更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可以說,美國既缺乏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也缺乏維系各個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移民緊密團結的固有紐帶。在美國的發展過程中,既有成長中的新興的工業資本主義經濟,也有不斷膨脹的以奴隸制為基礎的種植園經濟,兩種經濟體制南轅而北轍。在外部世界,原有的宗主國始終不愿意放棄對美國內政的干涉,在美國國內,分裂主義勢力日益活躍,時刻想著顛覆聯邦政權。是統一還是分裂,面對日益迫近的分裂危機,林肯引用《圣經》里的話,發表了“分裂的家庭是不能持久的”這一著名演說,表明反對分裂國家的嚴正立場。然而這場“不可遏止的沖突”還是在19世紀60年代演變為一場長達四年、席卷全國的南北戰爭。
1860年12月起,南卡羅來納等南部各州相繼宣布“獨立”,并于1861年2月8日組成南部邦聯,推舉“臨時總統”,南方奴隸主公開與聯邦政府分庭抗禮。林肯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嚴正指出:“聯邦是不容分裂的。按照憲法本身明確賦予我的職責,我將竭盡全力確保聯邦法律在各州都得以忠實執行。我深信這將不會被視為一種恐嚇,而只會被看成是要實現聯邦的公開宣布的目標:聯邦將依據憲法捍衛和維護它自己。”
當南部邦聯于1861年4月12日武力攻占薩姆特要塞發動叛亂后,林肯總統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領導聯邦軍民奮起反擊。這場決定美國命運與前途的內戰全面展開。聯邦軍民的愛國熱情如潮水般涌現出來,“整個北方好像一個人似的站起來了”。特別是隨著《解放宣言》的頒布,大批獲得自由的黑人加入保衛聯邦、反對分裂的隊伍,大大改變了戰場力量對比。在長達四年的內戰中,一直希望看到“美國分裂成碎塊”的英國政府不斷為南部分裂勢力輸血打氣,制造輿論,散布美國分裂為兩個國家的所謂“合理性”。同時英國造船廠還為叛亂集團趕造戰艦,1862年夏,英國為南部邦聯建造的290艘戰艦下水,給北方海軍造成巨大損失。英國政府甚至尋找借口下令派遣號稱擁有“萬名精兵”的英國艦隊,滿載軍火與軍需物品駛往加拿大,準備直接馳援南部叛軍。但戰場上較量的結果是,1865年4月9日,南方軍隊總司令李將軍被迫投降,南部邦聯的分裂活動被徹底粉碎,美國聯邦復歸于統一。
統一后發展迅猛
林肯之所以成為美國歷史上與華盛頓齊名的歷史偉人,正是因為他在美國歷史的關鍵時刻領導聯邦軍民進行“第二次革命”,拯救了聯邦,為美國的長遠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戰略空間。重新實現統一后的美國,擁有廣闊統一的市場和廣闊統一的投資場所,還有可以充分利用與配置的全國性的戰略資源,加上排除了奴隸制的障礙,資本主義的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美國經濟以驚人速度發展。1860年美國煤的采掘量為1400萬噸,1884年逼近1億噸;鐵產量不足100萬噸,1900年高達1378萬噸;鐵路總長為3萬英里,1900年則達到20萬英里,超過歐洲鐵路的總長度。到19世紀末,即南北戰爭結束30年后,美國資本主義無論在發展速度上還是規模上都超過了當時最先進的英國,一躍而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這與美國贏得反分裂戰爭的勝利無疑是分不開的。如果不是當年林肯及其聯邦軍民與南部的分裂勢力作殊死斗爭,斷然沒有美國今天的成就。刻骨銘心的歷史記憶和美國社會生存與發展的現實需要,是美國政府將反對分裂國家作為公民效忠的核心理念的深刻原因。
今天,以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國家分裂的忠誠宣誓已經成為美國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一年一度的國旗日,人們要在國旗下進行忠誠宣誓,就是每個外來移民在加入美國國籍、成為美國公民前,也必須宣誓效忠美國,維護統一,反對分裂。這一核心理念更是全國中小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體內容。9.11后,以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為核心理念的忠誠宣誓成為沉浸在悲痛中的美國人表達愛國主義情感、凝聚民族意志的經常性形式。近來有人認為,誓詞中“上帝庇佑下”的幾個詞違反了“政教分離”的原則。或許維護美國的團結與統一,不一定是上帝的旨意,但無論如何,它絕對符合美利堅合眾國和美利堅民族的長遠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