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報是以某個特定的行業領域為主要報道內容,為這一行業或關心這一行業的讀者提供信息的傳播媒體。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報原來賴以生存的舊的行業機制正在消失,加之各種新聞媒體也在市場化的進程中越來越強烈地滲透到各行業,與企業報爭奪讀者,企業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在此情況下,企業報必須認清形勢,在服務行業的同時,貼近讀者,拓展自身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一、服務企業是企業報的立足之本
企業報的共同點是背靠行業,服務企業,面向社會。企業報所服務的行業,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批企業報之所以在改革開放的年代應運而生,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而茁壯成長,正是因為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后,特別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業主管部門的職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行業上下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宣傳陣地,特別需要報紙迅速傳遞各種有價值的信息,及時傳達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的聲音,抓住行業特點和具有普遍意義的熱點問題,開展有深度的宣傳,為行業改革及其健康發展服務。因此,行業是企業報生存的沃土,發展的基石,服務的對象。企業報要拓展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首先要立足行業,服務企業。
在實際工作中,《河南電力報》緊跟河南省電力公司黨組步伐,保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突出報道公司黨組重要工作的部署、重大活動和重大事件,盡自己所能服務企業中心工作。如對河南省電力公司工作會議和職代會“兩會”的報道,我們不僅刊發了大會消息,發表了總經理和工會主席的工作報告,還發表了社論,組織了各單位認真學習貫徹“兩會”精神的專題報道,整個報道大氣磅礴,有板有眼,為全公司營造了一個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了新聞媒體的正確導向作用。
二、貼近讀者是企業報發展的源泉
企業報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著眼于服務企業發展和企業工作大局,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企業報的報道是以報紙的閱讀對象即讀者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價標準的。只有擁有廣大讀者,讀者喜歡閱讀,而且能接受報道的內容,才能收到切實的效果。如果辦報沒有讀者廣泛的支持和參與,報紙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隨著社會的進步,作為報業市場買方的讀者也在成熟。讀者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愈來愈主動地、有選擇地甚至是以挑剔的眼光選擇媒體,以滿足個人的信息需求。況且,如今媒體傳播的形式多種多樣,讀者對媒體選擇的空間比較廣闊,所以,企業報作為“身邊的傳播者”,要取得“首發位置”,必須準確、及時地了解多層面讀者的各種需求,并能夠對這種需求的合理性、層次性、渴求度進行適當的比較、篩選、把握,在辦報過程中予以體現。
《河南電力報》推出“體驗式報道”欄目,借由作者的親身經歷,所看、所想、所感受的種種歡樂和辛酸,展示電力行業廣大一線職工的精神面貌,真實地再現一線職工的工作、生活狀況。體驗式報道是記者深入新聞現場、體驗新聞采訪對象和新聞事件而采寫的一種新聞報道。這種報道真實、自然、親切,現場感強,有可讀性。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對報紙功能的要求,實用型的“解惑”超過了消遣型的“解悶”。“有利”、“有用”逐漸成為評判報紙的標準。在這種新聞理念的指導下,非新聞性的信息服務從報紙角落一躍成為新寵。企業報要貼近讀者,更要加強服務性,為讀者提供多樣選擇。為此,《河南電力報》創辦了“生活特刊”,增設了介紹醫療、保健、健康等方面知識的“健康”板塊;反映電力職工學習情況,介紹新書、刊登學習體會、讀后感、書評等的“書坊”板塊;介紹電力職工子弟作品、子女教育經驗的“陽光地帶”板塊;反映離退休職工生活的“夕陽紅”板塊等,為職工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同時,在這些板塊中開設話題性欄目,選取讀者關注度高、有討論價值的生活話題,組織讀者參與討論,調動了讀者參與辦報的積極性。
三、尋求服務企業與服務讀者的結合點,改進新聞報道,力爭實現雙贏
企業報作為企業的機關報,毫無疑問是企業職工所認可的宣傳企業中心工作的最有權威性的紙質媒體。因此,搞好企業中心工作報道是企業報發揮政治優勢、完成政治任務的需要,也是發揮其聯系企業職工的橋梁作用,把企業和政府的工作要求變成廣大群眾實際行動的需要。
由于各自所處的位置不同,企業領導和職工對于中心工作報道的關注點不盡相同。領導往往希望把企業、政府的意圖、指示、部署盡可能原原本本地在報紙上刊載出來,而且位置越突出、文字越詳盡越好;而廣大讀者除希望在報紙上了解到權威信息外,更關注這些中心工作與自己的工作、學習、生產、生活即切身利益的關系如何。
領導和群眾都關注,這是搞好企業中心工作報道的前提和有利條件。領導和群眾的關注點不盡相同,則增加了我們報道的難度。我們的宣傳報道,首先要努力發現和尋找領導和群眾共同關注的結合點,即讀者的視點。在準確、全面宣傳好中心工作精神的同時,努力圍繞讀者視點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策劃,把文章做深做細做活,將報道不斷引向縱深,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其次,要圍繞讀者視點,尋找群眾樂于接受的報道形式。在報道中,無論是體裁、語言、標題等都要為讀者著想,親近讀者,讓讀者有閱讀興趣。比如安全生產,這是關系到企業能否正常運行的頭等大事,同時也是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頭等大事,上上下下都關心。我們在安全生產上大做文章,講制度,定措施,選擇正反兩方面的典型,包括配發言論,這都體現了一個指導性。但是,講安全,不能天天都是一、二、三,只講些干巴巴的制度和措施,我們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把安全問題與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多運用生動鮮活的事例,像與職工談心一樣,以飽含濃重的人情味的筆觸,讓安全生產意識入腦入心,這就增加了報紙的可讀性。兩者如何結合得好,就在于辦報人的悟性。
近年來,本著實現“上下兩頭都滿意”的目標,《河南電力報》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遵循新聞規律,改進對會議和領導活動的報道。企業有些會議有著豐富的信息,比如年度工作會議等。這些會議所研究的問題、出臺的措施,與企業廣大職工和廣大客戶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必然為他們所關注。對此,《河南電力報》高度重視,認真研究、仔細篩選,要求記者把最有價值的新聞、最新鮮的事實、為廣大讀者所普遍關心的內容拎出來,向讀者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新聞。對于一般的部門工作會議,有新聞價值的,我們則限定字數,壓縮篇幅進行報道;沒有新聞價值的,我們就不報道。對公司領導的政務活動,我們注重報道指導工作、解決問題的內容,減少單純行蹤性的報道,力戒空泛和一般化。
強化讀者意識,改進工作報道。工作報道是企業報配合企業的中心工作,體現指導性的一個重要方面。然而,近年來,企業報的工作報道形成了大體固定的模式:一寫領導的認識和重視,二寫具體做法,三寫過程和經驗,四寫效果。基本上是概念加數字加例證。這種模式化的工作報道,工作味重,新聞味差,形式呆板,信息含量低,抑制了讀者的興趣,缺乏可讀性,指導性也大打折扣。
改進工作報道,就要改變傳統的工作報道模式,強化讀者意識,通過新聞事實的傳播,讓讀者樂于接受。比如,少寫過程,多寫方法,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學有所獲;多寫結果,寫這些結果給群眾帶來的實際利益;多寫點生動新鮮的事實,少寫點枯燥乏味的概念;多講點實事求是,不搞假、大、空等,都是強化讀者意識的表現。
讓可讀性強的新聞稿件上頭版。一版是報紙的“臉面”。讀者看報,往往是先看一版。而一版往往又是報道企業重要會議和領導活動的“要聞版”。如果在安排稿件時,不考慮廣大讀者的需求和可讀性,全部安排會議報道和領導活動內容,那么讀者勢必會不滿意。我們采取的措施是,盡量把稿子精編壓短,把標題做精做活,擰干稿子中的水分,騰出版面刊發那些具有新聞性又有可讀性的稿件。諸如《為了礦工的生命安全》、《和諧發展奏強音》、系列報道“通許縣電業局脫困之路”等,這些可讀性強的稿件或發在頭版頭條,或發在顯眼位置,成為一版的亮點。
總之,企業報姓“企”,但不能僅僅局限于企業,而要背靠企業所在的行業,拓寬報道面,按照新聞宣傳規律的要求,創新宣傳內容和形式,找準結合點,解決“領導滿意”和“讀者滿意”的問題,從而不斷提高企業報的影響力。
(劉志賀,河南電力報總編輯;張國偉,河南電力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