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根治同志從蘭考調任通許縣委書記快3年了,因筆者在通許縣負責新聞報道工作,自然和史書記接觸機會多些,在這情淡如水的交往中,他重視新聞、關心新聞的件件小事時時浮現在眼前,令筆者乃至全縣的新聞同行產生一種油然而生的敬意。今截取片斷,以饗讀者。
重視新聞
2003年9月的一天,開封市委書記孫泉碭來通許視察工作,筆者隨同采訪。當史根治了解縣委宣傳部新聞科沒有電腦和照相機時,他當即和有關部門協調為新聞科購買了電腦和照相機。史根治說,上級領導來通許指導工作,理應留下一些資料保存,再說搞好宣傳,也應圖文并茂嘛。從此,筆者拿起這架“尼康”牌數碼相機對準了蓬勃發展的通許縣各個行業。通許的一個個亮點的照片也由這架相機定格在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河南日報》等全國各大媒體上,實現了通許新聞圖片登上國家級新聞媒體零的突破。今年以來,僅筆者就在國家、省級以上主流媒體發表文圖稿件40篇(幅),實現空前跨越。
宣傳基層
史根治同志雖然重視新聞,但對宣傳他本人始終非常低調。去年10月26日,通許縣主要領導史根治、王明威、徐同君等深入農村察看農戶白靈菇種植情況,我隨同拍了幾幅照片。我把其中一幅有縣里幾位主要領導視察的照片送到了《開封日報》?!堕_封日報》于10月27日一版刊登出來了。誰知,第二天,史根治把我叫到辦公室說:“領導下基層是正常工作,不是新聞,應該把鏡頭對準那些實打實干的農民朋友,找一些典型多宣傳,就能帶動一片產業發展?!彪S后幾天,我下基層拍攝了幾幅白靈菇種植大戶,圖文并茂地發表在了《河南日報》、《開封日報》等媒體上,的確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扶溝、太康等周邊市縣的農民朋友紛紛前來通許縣參觀學習。當我把外地朋友前來參觀的照片拿給史根治看時,史書記高興地說:“這才叫選準了角度,選對了鏡頭。”如今,通許縣僅白靈菇就發展了1萬多棚,棚均收入都在7000元左右,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又一亮點。通許縣科技局局長張勝英見到筆者說:“白靈菇發展這么快,你這架相機功不可沒。”
實事求是
史根治同志對新聞工作實事求是的態度,可贊可敬。今年8月初,筆者寫了一篇有關通許工業強縣的稿件,拿給史書記把關,其中一句話是:“1至7月,該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3.1億元,同比增長34%?!闭l知,史書記拿起筆把3.1億元改成了3.08億元,把34%改成了33.9%。這一小小舉動,不禁讓我為之一震,筆者是采取四舍五入的方式使數字簡化,沒有想到史書記把關如此之嚴、記憶力如此之好。史書記說:“新聞不能有半點虛假,報出去了,外地人不知道真假,而本地群眾看了會笑話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嘛!”
在最近的一次交談中,史根治語重心長地說,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前不久,胡錦濤總書記和中央領導同志共同聽黨課時指出,實現和諧社會,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這就要求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始終堅持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把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提高新聞宣傳水平,為構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思想輿論環境,切不可帶有半點虛假,一定要實事求是。聽了史書記的話,頓覺一股暖流直涌心頭。
這就是一位縣委書記的新聞觀。
(作者為通許縣委宣傳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