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愛好者》創刊20周年,成績斐然。有了成績,萬萬不可在贊揚聲中放頭高睡,一定要永葆追求進取之心。為此,我將在這方面的觀察與思考寫成短文,作為對一切有成績的同仁的忠告。
筆者認識新聞界一位名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名聞海內,每每受人稱許。他自己也沾沾自喜,隨著聲譽日多,失去檢點,忘乎所以,最后是緋聞纏身吃官司,經濟方面不干凈,漸漸被業內人士所不齒,銷聲匿跡。
這種曇花一現的景象,使筆者想起了“李鴻章雜燴”的盛衰。“李鴻章雜燴”本是舊時代合肥豪門世家享用的“香宅菜”,用料考究,多為海參、魚翅之類,做工精細,必出自名廚之手。李鴻章是合肥人,愛吃這道菜,他在清末辦洋務,常用以饗客,老外們吃得口角流涎,便冠之以“李鴻章雜燴”之名。它的聲名不脛而走,飲譽海外,成了中國名菜的代稱。
“李鴻章雜燴”馳名歐亞之后,假冒者蜂起,用料濫竽充數,用豬肚牛雜之類燉燉熬熬便成。久而久之,它便像“老老老牌王麻子”剪刀一樣,除了虛名,已是面目全非。時至今日,筆者一次向國外的中餐館問及這道菜,大廚恍若隔世,全不知“李鴻章雜燴”為何物了。
從物說到人,古往今來,各界都不乏這種曇花一現的角色,并非新聞界一家獨有。這種角兒升騰沉淪的原因,大致可分三類:
一是本非善類。他們或由大名人獎掖,或因某一偶然性事件嶄露頭角,一時被誤認為超群絕倫。如唐玄宗晚期宰相楊國忠,本為鄉里無賴,“嗜飲博(喝酒賭錢),數乞貸于人,無行檢(品德低下,不知檢點),不為姻族齒(令姻親族人齒冷)”。但他因緣楊貴妃的關系,唐玄宗晚年昏庸,視他為干才,讓其身兼40余職,做盡壞事,禍害蒼生。不幸的是,這種本非善類而得官位的,今天也有。據載:“福建省周寧縣原縣委書記林龍飛……被當地干部群眾稱為‘三光書記’,即‘官位賣光、財政的錢花光、看中的女人搞光’。”他受賄234萬元,已被繩之以法。因選拔干部者當初瞎了眼,使這種人得逞并顯赫于一時(此種情況有的傳媒也有);但其曇花一現,則與“李鴻章雜燴”相同。
二是后天失調。這類人確曾有過頗為深厚的根底,但得名之后看不到危機,只貪“重名之下有厚利”,憑借一時的光環,到處伸手。如河北省原省委書記程維高,早年任廠長、市長期間,實干苦干,成績斐然,遠近聞名。但出名而身居高位之后,他放松自我改造,結果自甘墮落,劣聲遠播。他令人想起一則笑話:一個人苦苦追求,要成大道,聲名達于九天。玉皇大帝命能點石成金的仙翁前來,要將一塊巨石點成金子給他,他搖頭不要。問他要什么,他伸出右手食指說:“只想和你換這根指頭。”這種人不自修身,貪心日長,見利忘義,難免留下罵名。因貪心而留下罵名的,新聞界已屢見不鮮。
三是蜜糖招蒼蠅——毀于親愛者。這種人本想保全名節,但至愛親朋們看到“盛名之下好揩油”,便趨之若鶩,紛紛找來,或替人說項,或代人求職,或借機發財,干出種種損公肥私甚至傷天害理的勾當。他們既無督察之明,又無悔禍之心,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如云南省原省長李嘉廷成為罪人的軌跡,就大致如此。他最終如同既摻假又缺斤少兩的名酒一般,也落得“李鴻章雜燴”一樣的收場。此類像“摻了假的名酒”一樣的角色,新聞行當中似有增多之勢。
“山光山光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古人的這番話,可作一切已成名或將成名者的座右銘。筆者一生讀史,博覽歷代名人傳記。綜觀古今賢哲的立身之道,認為要做到“不折不污,能副其實”,不外三途:一曰善保赤心。人不拼搏不能生存。因拼搏而有了名位,要看到“名利之河風濤多”,嚴于防范,永不忘本,做到“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還要懂得,名聲如同一塊精工雕成的玲瓏翡翠,既珍貴又易碎。聲名要持久,須善自貶損。樹木夏天郁郁蔥蔥,達于鼎盛,秋冬則葉落枝枯,自我減損,因而常落常生。做人亦應悟此理,切戒盈滿。二曰勤于充實。一個人有了名位,萬萬不能自充“龍頭老大”,忘了天高地厚。“寡婦門前是非多,名人項下挑剔繁。”做名人比守寡都難。面對無邊挑剔,要時時不忘“增益其所不能”,日積月累,厚德養廉,增長才干。如此孜孜以求,方能使自己由名不副實逐漸達到“實大于名,實重名輕”。如若不然,即使你已經“大名垂宇宙”,亦難免“墻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之譏諷。三曰處之淡泊。“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芬。”人活著,凡事只要有益于世、有補于時,就要努力去做,務求有成,大可不必關心功成之時是否名就。功成名就,不貪天之功以為己功,傲視天下,而是虛己待人,淡然處之;功不成名不就,不慍不惱,一笑置之。即使身處逆境,門庭冷落,亦能心憂天下,與蒼生細民“有鹽同咸,無鹽同淡”。
王國維曾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竊以為,在當今世界,善保赤心,勤于充實,處之淡然,乃是一個人防止變異——由享盛名變為“狗屎堆”的三個要素、三種境界(這三條與王國維所說的三種境界是相通的)。三者得一,不致翻船;三者全得,無愧自己與他人。
(作者曾任《解放軍報》總編輯、中國記協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著有《螢窗雜文》1至8集及《楊子才雜文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