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報作為我國報業大軍中一支重要力量,從80年代初的幾十家,到目前的兩千多家,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在我國社會經濟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思想文化領域發生深刻變化,現代電子媒體迅速發展的情況下,新聞資源、經濟實力、辦報規模、廣告收入等方面相對處于劣勢的企業報,如何做精做強已成為迫切而現實的問題。結合我們的辦報體會和做法,談幾點看法。
一、建立一支政治業務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的采編隊伍,是進一步提高辦報質量的基礎
江澤民同志指出:“新聞事業能不能辦好,關鍵在有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新聞隊伍。”新聞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為工作大局服務的重要職責。做強企業報,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新聞隊伍。在社會觀念,價值、行為模式都在發生很大變化的今天,加強新聞隊伍建設也是時代的要求。就企業報采編人員的整體素質來說,很大程度上存在著政治性不強、新聞業務不精、創新能力較弱的狀況。加強隊伍建設應是企業報長期、艱巨的任務。
新聞隊伍的素質,主要是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創新素質三個方面。政治素質是新聞工作者的首要素質,特別是大局意識、政治責任、認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等關系到輿論導向的正確與否。有人認為,企業報報道和發行范圍以企業為主,不需過多強調政治性;在報道內容日益豐富、以滿足讀者需求為主的情況下,也不必過多強調政治性。而實際恰恰相反。企業報作為企業的機關報,除具有黨報的性質外,其報道涉及的企業發展方向和戰略的內容與國家大政方針息息相關。雖然報道越來越人性化,但報紙承擔的社會責任并沒減少,這就需要有更高的政治理論水平才能駕馭日益豐富繁雜的報道內容。多年來,中原石油報把提高采編隊伍政治素質作為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堅持正常的政治理論學習制度的同時,還經常就與報道密切相關的政治、政策性內容組織考試,使采編人員政治理論素質基本與報紙宣傳報道相適應。
業務素質主要表現在新聞采訪、寫作、編輯等基本業務技能上,包括如何抓住有價值的新聞選題、如何進行深入采訪、如何將素材加工成新聞作品、如何做出有吸引力的標題、如何組織欄目、如何配置評論等等,這些是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功。由于企業報采編人員多來自企業基層,“消息像提綱、專題像總結、時間不明確、報道不見人”的現象普遍存在,削弱了新聞的表現力。提高企業報新聞隊伍的業務素質,要切合實際,因報制宜。中原石油報結合自身實際,堅持了“培(訓)練(兵)結合、交叉滲透、相互促進”的方式。對采編人員的培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一方面走出去學習,同時邀請大報專家來報社講課。今年,我們就邀請了《人民日報》和《河南日報》的高級編輯來報社講課。在實踐中鍛煉是我們提高業務素質的主要方式。根據采編人員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新聞標題、會議新聞、專題報道、軟新聞、蹲點報告等多種競賽活動,通過寫作、評比、講評等手段,在實踐中提高采編人員業務水平。近兩年來,我們注重培養“兩棲”記者,推行攝影記者寫文字稿件、文字記者拍照片。每個業務部室都配發了數碼相機,每月對文字記者見報新聞圖片和攝影記者見報文字稿件進行數量上的硬考核。經過兩年的鍛煉,目前一名記者即可承擔拍攝和寫稿任務。有的攝影記者還獨立承擔了重大文字采訪任務,寫出了文字專版。
創新是新聞工作永恒的主題。新聞的創新與新聞觀念密切相連。中國新聞媒體越來越重視受眾,越來越貼近受眾。高素質的新聞工作者,不僅要研究報道對象,還要研究新聞受眾,要了解受眾普遍的新聞需求,報道觀念要有超前性和較強的自我更新能力。由于受所處地域和報道對象的局限,企業報采編人員在報道觀念上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服務意識和人本觀念不強,表現在新聞報道上即重指導輕服務,重工作輕人、事。指導性強是企業報的一個優勢,但在讀者的思想觀念和接受方式已發生變化的今天,要不斷改進在為讀者提供服務中的指導性的方式,實踐“服務即指導”的理念。樹立人本思想是提高服務性的基礎。為此,中原石油報提出“以讀者為主、人性化報道”的要求。摒棄過去那種只講工作、不講人性的報道。同時增加了對職工家庭以及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報道。對《新周末》提出了“關注讀者的關注,關心讀者的關心”的辦報宗旨,努力在貼近讀者上下工夫。報社在不定期進行讀者調查的同時,每個采編人員都建立了基層聯系點,了解職工的所思所想,作為報道選題的重要來源。在報道內容上,增強職工關心的水電氣暖等涉及日常生活方面報道,促進采編人員的人本意識和服務意識不斷增強。
二、適應企業形勢變化,創新宣傳報道內容和方式,是提高報紙質量的關鍵
江澤民同志說過:“新聞事業是常干常新的事業,是有著廣闊馳騁空間的事業,在堅持黨的新聞工作的基本方針和原則的前提下,新聞工作者應當不斷開拓新的報道領域,不斷探索新的報道形式,不斷采用新的報道手法,不斷寫出富有新意的優秀作品。”企業報的創新就是要在不斷適應企業改革和管理、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的基礎上進行。
一是要適應企業改革發展和經營方式的變化,創新主體新聞報道,在提高報紙的指導性和引導性上下工夫。企業的中心工作是企業報新聞的主體,緊緊圍繞企業中心工作,加強和創新企業報的主體新聞報道,是企業報的主要功能,也是企業報的立足之本。中原石油報一直把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作為辦報宗旨,在企業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油田人多油少矛盾的日益突出,一大批中原石油人走出中原,進入國內和國際石油市場參與競爭,報紙的視野隨著中原石油人走出去的腳步,伸向了全國、全世界。在報道方式上,面對工作內容、性質、方式的雷同,我們努力在不同的工作環境、生活方式和心理感受上做文章。同時,把中原石油人外出施工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沿革、自然環境、人文古跡作為外部市場報道的重要方面,使讀者在更深層次上對外部市場和外部市場的職工有較深切的認識。
針對長期以來企業報主體新聞報道存在會議報道多、應景報道多的情況,中原石油報采取了“一壓縮一增強”的措施。“一壓縮”主要是壓縮會議報道、應景報道和一般性生產報道,堅持“突出一點,不及其余”,把最有新聞價值的內容提煉出來,而不進行面面俱到的報道。“一增強”主要是增強報道的策劃和深度。堅持圍繞企業的中心工作,組織戰役性報道和選題策劃。報社提出了“抓重點、舉亮點、重策劃、求創新、出精品”的要求,基本做到了期期有重點、有亮點,提高了報紙的宣傳效果。我們還把典型報道作為提高報道引導水平的重要手段,2003年以來,堅持實施“典型報道工程”,每年報道企業各個方面的典型100多個,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二是適應讀者多層次的需求,拓寬企業報報道領域。辦企業報的企業大多為國有大型企業,在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原企業職工的身份日益多元化。特別是隨著企業改革重組、減員分流、移交辦社會職能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單位成為地方企業或社會單元,企業職工的身份也發生了變化,企業職工越來越少,企業中的社會人越來越多。企業和地方會在各個方面更多地融合在一起。要滿足這些讀者的需要,企業報就必須加大對地方經濟、政治、社會等多方面的報道。企業報拓寬報道領域,需要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上拓寬。橫向上,向城市和社會拓寬,立足企業而不局限于企業。在縱向上,向企業內部特殊人群拓寬,如離退休職工、協議解除勞動合同職工、職工家屬等。他們作為企業的一員或者說是與企業關系非常密切的一員,對企業的穩定起著很大作用,報紙要有針對性地滿足這部分讀者的需要。
三是適應讀者觀念的變化,創新企業報報道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和變化。由過去主要講工作、講奉獻變為工作生活并重、講奉獻與實現個人價值并重;由過去的講拼搏、講吃苦向重技術、講技能轉變;由過去較為單純的生活文化需要向日益豐富的生活文化需要轉變。特別是以人為本觀念的確立,在企業職工中產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為此,中原石油報提出了新聞“能看、好看、想看”的原則,對內容生澀的新聞,要寫得能看;對內容豐富生動的新聞,要寫得好看;同時要了解讀者的需求,寫出讀者想看的新聞。一是追求新聞看點,下移報道視角,聚焦基層,減少“大而全”的綜合報道,拋棄傳統的總結式、概括式、結論式的工作報道,拋棄格式化、概念化的會議報道和主觀化的熱點引導,抓住一點放大出讀者真正想看的新聞;二是對新領域或讀者想了解背景的新聞搞好背景式、鏈接式的多側面報道;三是對新聞標題提出了簡潔、準確、形象的要求,避免大而不實、空而不當;四是對新聞素材的處理,多從讀者的視角出發,選擇讀者最關心的內容、采用最能引起讀者注意力的形式;五是培育特色專欄,增強報紙的親和力、感染力。
三、創新采編體制和運行機制,是使采編工作充滿活力的保證
企業報采編人員面對相對重復的報道內容、相對狹小的采訪空間、相對單調的新聞資源,很容易產生懈怠和麻木。要保持采編隊伍的活力,保證宣傳報道思想落到實處,建立靈活高效的采編體制和運行機制至關重要。創新采編體制的基本要求應當是:符合新聞規律,切合本單位實際,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最終有利于提高新聞質量和促進新聞單位的發展。今年,中原石油報在總結以前多次采編體制改革得失的基礎上,結合當前采編隊伍的實際,實行了“大分小合,雙向選擇”的采編體制改革。“大分”有三層意思,一是對各版按單元劃分,增強其運作的獨立性;二是將編務工作獨立出來,成立報紙編務中心,使各版采編人員集中精力抓稿件;三是新聞采訪部和新聞攝影部保持獨立,為重大報道提供組織保證。“小合”即在每個相對獨立運作的單元內,實行采編合一,采編人員均為稿件的組織和寫作者。這一體制兼顧了采編分設的一致性和采編合一的靈活性。從運行實踐來看,采編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有較大提高,各單元初步形成了相互競爭的態勢。表現在版面上,各版的系統性和獨立策劃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發揮。同時,由兩個記者部承擔的油田中心工作的報道也得到了加強。
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是采編工作高效運行的重要保證。中原石油報經過多年的探索,建立了一套以報紙評價為核心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社領導每周對報紙進行評價,從各版輿論導向、創新意識、稿件質量、版面整體效果、有無重大差錯等方面做出評價,并對各相對獨立的單元進行排序,將定性的評價量化為定量的系數,作為對各采編部室分配的依據,在各采編單元之間形成競爭態勢。各部室根據各人工作的數量和質量進行分配,在部室內部形成了人與人競爭的態勢。這一機制的建立,有效地調動了采編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了采編人員的質量意識和競爭意識,促進了報紙質量的提高。
創新是一張報紙的靈魂。對企業報來說,創新尤為重要。近年來,中原石油報在省部級好新聞評選中連年獲得豐收,在報紙質量評比中屢屢獲獎,莫不得益于此。
(作者為中原石油報社社長、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