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
“十五”期間,工業領域就業增長率僅為0.7%,2004年甚至首次出現負增長。
2004年,全國約有4000萬失地農民。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畢業生、城鎮退伍轉業軍人、“農轉非”勞動力合計1080萬人,約占城鎮勞動力供給總量的45%。
從2006年至2015年,全國城鎮每年將新增550萬勞動力;按年城市化速率1%計算,城市每年需要接納吸收農村富余勞動力1000萬人;國有和集體企業深入改革,再就業勞動力將有450萬人;加上往年積累的失業勞動力,城鎮每年需要解決就業的勞動力達2400萬人。在現有經濟結構下,每年只能供給1200萬個崗位,年度崗位缺口1200萬個左右。
能源
2004年我國的GDP占全球GDP的4%,而原油消耗了全球的8%,煤炭消耗了31%、電力10%、淡水15%。
2004年,中國的石油進口依存度接近50%。
我國每年的新建建筑中80%以上仍屬于高耗能建筑,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為氣候相近發達國家的3倍左右。
收入
我國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年支配收入的比率在2000年是1:2.79,到2004為1:3.21。如果考慮到城鎮居民獲得的各種轉移支付和補貼等,實際收入的差距則約達5倍。
在全國各地中,2004年上半年人均收入最高的5省市是:上海(8513元)、北京(7836元)、浙江(7771元)、廣東(7264元)和福建(5879元),平均為7453元,是人均收入最低的5省區市的2倍多。
行業間平均勞動報酬最高與最低之比在2000年為2.62倍,2001年為2.86倍,2002年為2.99倍,在2003年為3.98倍,而到了2004年達到4.25倍,還不包括工資外的福利收入。2004年1月至9月,平均勞動報酬較高的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科技服務業,其收入分別為18798元、15928元和15489元,而平均勞動報酬較低的農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僅有4655元、8057元和8159元。
2003年城鎮居民占總體20%的最高收入組與占總體20%最低組的收入之比由2002年的5.1:1擴大到5.3:1,其中差距最明顯的是江蘇省,其城鎮居民收入差距已高達10.7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一倍以上。
外貿
2004年,我國外貿依存度已經超過70%,沿海制造業發達地區甚至超過了90%。
2004年,我國出口177億件服裝,平均每件服裝的價格僅為3.51美元,出口60億雙鞋,平均每雙鞋的價格不到2.5美元。
教育
一項對全國37所不同層次高校的調查顯示,城鄉之間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整體差距為5.8倍,在全國重點院校中則達到8.8倍,在地方高校中也有3.4倍。
北京大學的一份報告披露,我國省與省之間的生均教育經費差別是7.8倍。《中國教育報》2004年對174個地市和縣教育局長的問卷調查顯示,超過50%的農村中小學“基本運行經費難以保證”,超過40%的小學仍然使用危房。
科技
我國每年形成固定資產的上萬億設備投資中,60%以上是“引進”的。高科技含量的關鍵設備基本上依賴進口。目前我國70%的數控機床、80%以上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都要依賴進口。
消費
據商務部最新調查分析報告顯示,2005年下半年全國600種主要消費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72種,占28.7%;供過于求的商品有428種,占71.3%,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
2002年至2005年一季度,人均消費性支出的實際增速分別是11.4%、8.4%、7.9%和7.2%,消費性支出增幅持續下降。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持續大幅度下降,從2000年的73%下降到2001年48%、2002,年的40%、2003年的38%。
生活
2001-2004年,我國每年減少貧困人口150萬人。目前2610萬人沒有解決溫飽,人均年收入人民幣668元以下,近5000萬人剛剛脫貧。
福利
2004年,我國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近16352.9萬人,不及勞動人口的一半,覆蓋率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基本醫療、失業保險、工傷和生育保險的參保人數分別為13341萬、10546萬、7810萬和5085萬人。
1993年-2003年,全國未獲得社會醫療保險人數從9億人增至10億人,未獲得社會醫療保險比例由67.8%上升至80.7%,其中城市未獲得醫療保險人數由9653萬人上升至3億人。
在廣大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基本上處于“空白地帶”。截至2005年9月,社會醫療保險人數在農村的普及率只有13%,且多數集中在少數城市和沿海地區。
據權威機構測算,2003年因健康不安全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于GDP的7%左右。
衛生
我國醫療衛生資源占世界的2%。這2%的醫療資源中80%集中在城市,在城市中又有80%的資源集中在大醫院。
據第三次全國衛生調查數據統計,我國居民平均每次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從1998年到2003年分別上漲了57.5%和76.1%,都遠遠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城鎮居民8.6%左右,農村居民4.3%)。
據衛生部公布數據顯示:中國約48.9%居民有病不就醫,29.6%的應住院而不住院。
我國患病人次由1993年的43億人次上升至2003年的50億人次;2003年全國未就診23.5億人次,相當于患病總人次比重的47%;未治療6.3億人次,占患病總人次比重的12.6%。
環境、災害
我國溫室氣體排放已經居世界第二,單位GDP污染排放量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十幾倍。
環保部門對國內500多個城市的調查結果顯示,2004年有290個城市空氣質量達不到國家標準,119個城市超過三級標準。一億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清潔的空氣。
我國水土流失面積3567/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7%。1/3的國土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成為劣五類,上億農村人口喝不到干凈的水。
有關調查顯示:2004年全國煤礦事故造成6027人死亡;2005年以來,全國共發生94起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死亡2074人;我國每年有超過:10萬人死于交通事故;我國半數以上城市市區地下水嚴重污染。此外還有蘇丹紅調味醬事件,孔雀石綠毒魚事件以及最近發生的食品保鮮膜事件、禽流感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