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一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七十八周年。隨著人們對國家統一與安全越來越深切的關注,人民解放軍也將收獲更深切的節日祝福。
中國軍隊以保衛國家為職責。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維護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與安全,中國把保衛祖國、抵抗侵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作為國防政策的立足點,視國防建設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發展所需的和平穩定的內外環境的保證。
在國與國關系中,中國歷來主張通過協商和對話解決國家間的糾紛和爭端,反對將國際爭端訴諸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脅。中國宰隊是國家防衛的第一力量,以守衛主權、維護統”為根本任務,也因此貢獻于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人類事業。
國防政策由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對外政策和歷史文化所決定。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中國的社會制度,將人的全面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中國的外交政策,構筑在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礎上;中國文化一直以和為貴,中華民族又曾經飽受戰爭之苦,有過受欺凌受侵略的慘痛經歷。所有這些因素,使得中國選擇并長期堅持防御性國防政策。
中國國防政策,作為中國軍隊建設與發展的指針,不僅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各種黨政重要文獻反復申明,也在連續發布的國防白皮書中持續體現。
自1995年發表《中國的軍備控制與裁軍》白皮書以來,1 998年、2000年、2002年和2004年四度發表的國防白皮書,從來沒有回避各國關心的中國軍費、軍力等問題,系統地公開了中國國防建設與軍隊建設的最新信息,表達了增加互信、減少誤解、控制軍備、避免危機的強烈愿望,傳遞著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作”新安全觀的明確主張。這些坦誠的表達,而非明顯帶有冷戰思維的猜測性報告,才是解讀中國軍事發展目標與戰略的基本文件,從中能夠得到有關中國實施防御性國防政策的確切信息。
中國主張和平,中國需要和平,中國致力于和平。近些年來,一切公正的人們可以看到中國在軍事建設中為此所作的努力。中國軍隊的規模在裁減,中國歷來積極參與軍備控制談判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中國越來越透明地開放了自身的國防信息,中國軍隊與各國軍隊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中國與他國的軍事合作從來不針對第三國,中國與絕大多,數周邊國家發展了穩固的睦鄰友好關系。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國際安全上積極承擔著自己的責任。這就是近些年來中國在鞏固世界和平的事業中的作為。
無論在國際爭端方面,還是在解決國內歷史遺留問題上,中國都不斷釋放出和平解決的誠意。中國的底線在于保證國家領土和主權不受到武裝進犯,不允許國家被任何勢力所分裂。事實上,中國軍事力量只是一種與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相適應的能力,中國軍事力量的使用應更多地理解為一種捍衛國家利益的“保留權力”,而非謀求超越在給予國家利益足夠自衛能力之外的霸權。
一個國家是否對世界和平構成威脅,主要不在于其國力、軍力的強弱,而在于它奉行何種政策。中國國防政策的防御性與保衛國家利益的堅決性高度,統一。
母庸諱言,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在種種復雜因素仍然對中國的核心利益產生影響的情況下,中國要具備用軍事手段捍衛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的能力,必然面,陸軍隊提高應對危難局面的能力的問題。軍隊的戰斗力增強、武器更新與官兵現代化應戰素質的提高是當然之舉。何況即使在這種情勢下,中國的國防建設仍然體現了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方針。除非發生大規模外敵入侵,中國不會動搖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這已經決定了中國的國防費用處于較低水平,而且增加部分也主要用于改善軍隊官兵的生活條件。
中國軍隊為人民利益而建立,為人民利益而存在,為人民利益而發展。在中國,軍人的天職是捍衛國家,軍人的目標是保衛和平。中國人民與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一樣,有著對和平的熱烈向往,也需要維護和平的能力。中國正在書寫一部和平崛起的歷史,世界和平為中國崛起提供條件,中國崛起為世界和平增添力量。為了和平,中國需要有一支強大的國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