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系持續降溫
文/岳生
歷史的一刻就發生在眾目睽睽之下。原本就陰霾重重的中國和日本的外交關系,突然從對話變成對撞。
5月23日下午,原定駛向日本首相官邸的中國副總理吳儀的訪日車隊,突然調轉方向開往東京羽田機場的停機坪。
吳儀在臨會見前的最后一刻,突然取消會見,拂袖而去,不僅令日方震驚,也引發世界各國強烈關注。
那么,期間究竟發生了什么?
誤 讀
吳儀訪日期間會見小泉首相的安排原本是中方提出的要求。北京事前多次向日方提出,吳儀此行須獲得日本方面安排首相小泉會見。日方認為“首相見來訪的副總理,級別并不對等”;但中方再三表示,吳儀訪問日本與首相小泉會談,主要是為修復中日兩國關系交換意見。于是,日方“給足面子”,應允安排小泉會見吳儀。
然而,原本肩負修復中日關系使命前往日本訪問的吳儀,一踏上日本國土,就感覺到氣氛并不如中方所想象。
5月22日,吳儀出席日本經濟界為她訪日而舉行的歡迎會,日本官方僅派出外務省副大臣逢澤一郎出席,令中方相當不悅,認為受到冷遇。而在此之前的5月17日,也就是吳儀出訪日本的當天,日本政府披露有18名日本居民的“本籍地”在釣魚島,有122名日本居民的“本籍地”屬沖之鳥島。這兩個無人小島是中日有爭議的領土,在吳儀出訪當天如此宣布,很明顯帶有精心策劃的痕跡。更有甚者,在吳儀出訪期間的5月19日,日本最有蠱惑力的右翼政客,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登上沖之鳥島視察,言談中蔑稱中國為“支那”,宣稱決定由東京都主辦招商大會,開發島上電力和漁業資源。
在更早的時候,日本政府不僅宣布決定與美國著手制定 “共同作戰計劃”和“互相合作計劃”,刺激中國敏感神經,日本首相小泉也在眾議員預算委員會發言時,堅持仍將以私人身份參拜靖國神社。小泉說,每個國家都有追悼陣亡者的心情,采取什么樣的追悼方式,他國不應干涉。
今年4月,胡錦濤與小泉在雅加達會面時,胡錦濤提出推動兩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的五點主張,當時曾得到小泉的積極回應。胡錦濤要求小泉以兩國關系大局為重,停止參拜。小泉表示,對參拜一事會做出“適當”的決定。小泉的所謂 “適當決定”當時被中方認為是與小泉達成了某種不去參拜的 “默契”。但小泉在吳儀出訪期間在日本參、眾兩院的發言,無疑打破了這種默契。
在吳儀出訪前后,日本從政府到民間的種種表現,不能不讓中方覺得日本“上下配合默契”的言行,是“精心策劃”的,是在試探和沖擊中方的底線。中方在吳儀出訪前對日本改善中日關系的誠意有某種誤判成分。于是,在吳儀還在日本訪問的5月22日,胡錦濤做出了迄今為止最為強硬的表示,日本政界必須停止參拜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中日關系就如同砌磚墻一樣,要一塊磚一塊磚地砌,但要塌下來,只需一瞬間。”胡錦濤的表態標志著中方對近期改善中日關系在判斷上發生了某種戲劇性的轉變。有消息披露,23日上午,就在吳儀在東京會見日本眾議院議長河野洋平的時候,中國駐日大使王毅突然起身走出會見廳,外出接聽電話,回到會見席座位時臉色大變,一臉凝重。可以合理推斷,這個時候中方已經做出了讓吳儀提前回國的決定。
對吳儀突然取消與小泉會見的真實原因,國際輿論多有猜測。但最后還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把話挑明:“在吳儀副總理訪問期間,日本領導人接連就參拜靖國神社問題,發表不利于中日關系改善和發展的言論,中方感到十分不滿。”
冷 熱
多年以來,中日關系一直維持“政冷經熱”的格局。但近一段時間以來,由于一系列事件的沖擊,中日之間本來就溫度極低的政治關系,降到了冰點,甚至到了開始威脅中日經濟關系的程度。對這一點,中日雙方都已經明顯察覺。吳儀此次出訪,其實就是想在中日政治關系急速降溫的情況下,讓這種關系稍稍回暖,以繼續維持中日之間的 “政冷經熱”的現狀。
這種策略,從吳儀此次訪日的行程中可以略窺一斑。
在日本的訪問中,這位以善于處理爭端和應對危機著稱的中國“鐵娘子”,頻頻向日本企業界、經濟界乃至民間團體等發出呼吁:“中日關系面臨著兩國恢復邦交正常化三十多年來最嚴重的困難局面,這既不符合兩國人民的愿望利益,也不利于兩國經貿關系進一步的發展,無論如何必須通過雙方的努力,盡快加以扭轉。”
在日本期間,吳儀主要會見了日本工商界翹首。在各種演講中,吳儀以13億人口市場為賣點,希望贏取商界對中國的好感。日本經濟發達的中部地區從名古屋到東京,訪日中的吳儀始終充滿熱情地與日本企業界和民間團體開展互動交流。
吳儀5月18日在名古屋出席日本東海日中貿易中心成立五十周年紀念會上演講,提出發展中日經貿合作六點建議:盡快啟動中日雙邊自由貿易區進程,與東亞一體化進程和中日韓合作相協調;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積極推進能源領域的交流和合作;雙方可在多個重要產業領域加強合作等等。
在5月22日由日本國際貿易促協會和日中經濟協會舉行的歡迎會上,吳儀在致辭時首先感謝兩團體為發展中日關系,特別是擴大兩國經貿合作關系做出了不懈努力和貢獻。吳儀指出,中日兩國經濟的互動日益突出,中日經貿關系向新的深度和廣度拓展,符合中日兩國的共同利益。
她說,去年中日雙邊貿易額達到了1678億美元,已占雙方各自外貿總額的15%,這相當于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時兩國進出口貿易的160倍。現在,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貿易伙伴,日本對華投資發展迅速,截止到去年,日本對華實際投資累計已達468億美元。中國一些有實力的企業也開始登陸日本市場。日本外務副大臣逢澤一郎在致辭時說:“日中關系是日本在世界中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這樣的共識在最近的日中首腦會談中、兩次外長會談中得到了確認。在日中關系遇到困難時,通過對話進一步加深相互理解,通過相互行動擴大理解,看到我們的未來。”
5月23日,吳儀在由日本經濟新聞社主辦的 “亞洲的未來”的特別演講中,更把中日兩國的合作提升到亞洲和平與穩定以及發展的必要條件。她說:“正反歷史告訴我們,中日兩國只有和平相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才符合我們雙方長遠利益,符合亞洲各國的共同期待因為我們雙方都擁有振興發展亞洲的政治意愿,在亞洲擁有廣泛的經濟、政治、安全等領域的共同利益。”
吳儀并沒有跟日本的工商大佬們談政治,但她也清楚地暗示:要占領中國市場,最好先和日本極右分子劃清界限。吳儀所到之處既強調雙方繼續擴大互利合作,又明確提出政治影響經濟、政經不分離的原則,其目的是動員企業和經貿團體以及國民的力量,扭轉中日關系的被動局面。
吳儀的努力多少達到了效果。5月23日,云集日本龍頭企業和大公司的日本經團連會長奧田碩接受各家媒體采訪時,首次明確希望小泉首相慎重處理參拜靖國神社一事,他說:“個人的判斷不同于立足在國家利益上的判斷,請務必正確調整兩者之間的關系。”
然而,就像中方已經意識到的那樣,在政治關系急速冷卻的情況下,“政冷經熱”的中日關系格局其實相當脆弱。就在吳儀放小泉“鴿子”之后不久,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接受英國《泰晤士報》采訪時呼吁抵制北京的2008奧運會,并放言,不惜在幾個有爭議的小島上與中方打一場“福克蘭群島式”的小規模戰爭。讓人不安的是,雖然石原慎太郎以其極右言論而惡名昭著,但最近日本一家報紙的民意測驗則表明,正是這位石原,卻是當選下屆日本首相最有希望的人選。
毫無疑問,無論從中國的角度,還是從日本的角度,中日之間目前這種“政冷經熱”的關系都將在未來遭遇到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