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16日-6月15日)
曾慶紅在重慶考察調研
5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在重慶考察調研。
(《重慶日報》5月26日消息 記者 徐 斌)
重慶國有文化資產有了“出資人”
重慶市國有文化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5月26日成立。市文資公司由市政府出資組建,經市政府授權,履行國有文化資產“出資人”職責。組建市文資公司,是我市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取得的又一項重大成果。
(《重慶日報》5月27日消息 吳秀萍 實習生 楊明熹)
重慶地鐵明年開工
西部首條地鐵重慶地鐵將于明年開工。這條地鐵全長32公里,具體走向為朝天門—七星崗—兩路口—大坪—小龍坎—雙碑—大學城。建設期為2006年到2011年,總投資109億元。
(《重慶經濟報》5月27日消息記者 程 維)
市委二屆七次全會召開
5月30日至31日,重慶市委二屆七次全會召開,專題研究部署了“三農”工作。
(《重慶日報》6月1日消息 記者 李 鵬)
零公里標志落戶朝天門
記者從市規劃局獲悉,經市二屆規委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重慶公路“零公里”點標志將設在朝天門廣場。
(《重慶日報》6月2日消息 記者 謝 夷 實習生 羅 強)
渝北區躋身全國環保模范城區
6月3日,國家環保總局正式授予渝北區“全國環境保護模范城區”的金字招牌。這在西部尚屬首次。
(《重慶日報》6月6日消息 記者 陶衛紅 周 雨 實習生 郭小偉)
“6·4”暴雨直接經濟損失2.4億元
6月4日,一場入汛以來范圍最廣、強度最大的降雨襲擊綦江、江津等13個區縣(市),受災人口達205.3萬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億元。
(《重慶日報》6月7日消息 記者 周 雨 實習生郭小偉)
重慶首次下調GDP增幅
6月7日,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透露,根據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的《重慶“十一五”規劃基本思路》,我市確定GDP年均增長10%的目標,這是我市首次下調GDP增幅。此前,我市GDP增幅每年保持在11%—12%之間。
(《重慶晨報》6月8日消息 記者 王大倫)
搶險救災將納入見義勇為行為范圍
6月8日,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重慶市鼓勵公民見義勇為條例修正案(草案)》,“搶險救災、舍己救人”被納入見義勇為行為范圍。
(《重慶晨報》6月9日消息記者 趙君輝)
社會保險將“五保合一”
6月9日,記者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獲悉,從明年1月1日起,我市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將實現“五保合一”。屆時,上述五個險種只在一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就可以辦妥。
(《重慶晨報》6月10日消息 記者 史永慶)
宜萬鐵路萬州長江大橋合龍
6月12日,宜(宜昌)萬(萬州)鐵路萬州長江大橋勝利合龍。該橋全長1106.3米,是目前國內跨度最大的鐵路橋梁。
(新華社6月13消息)
五大結構變化彰顯直轄8年成就
在國內近30家著名網站參加的“魅力重慶”網上行活動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奇帆在接受集體采訪時說,重慶直轄8年來,五種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首先是產業結構發生了大的變化,第一產業比重下降10%,第二產業比重上升10%,第三產業比重保持不變,仍為42%。第二是所有制結構發生了變化,去年非公有制經濟比例上升到46%。第三是工業產品和工業效益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高新產業占工業的比重達到20%,遞增17%。第四是金融資產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不良資產率比西部地區低7%。第五是城市化結構發生變化,出現大城市帶大農村、城鄉一體化的趨勢。
(新華社6月13日消息 記者方義農劉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