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第五屆亞太地區城市市長峰會還有144天”——走進重慶城市建設投資公司(以下簡稱城投公司)國際會展中心項目部,墻上的倒記時牌非常醒目。在市長峰會主會場國際會展中心工地,20多支建設隊伍正在緊張施工。
籌建國際會展中心,城投公司受命于危難之中。
這個今天熱火朝天的工地,昔日卻是一個“半拉子工程”,在南坪附近一躺就是十幾年。
1989年,一家私營企業擁有了這塊位于長江大橋至南坪之間的“風水寶地”,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建設70萬平方米的商業城和“太空城”。因實力不濟,該公司不但深陷其中難以自拔,還殃及池魚——承建該工程的北京城建二公司在墊資6000萬元后長期收不到建設款,工程一拖就是若干年。
2002年年底,市政府委托城投公司全面收購該項目。城投公司出資3.3億元現金,實現了對該項目100%控股。
重組成功后,市政府將該項目重新定位為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于2003年11月26日正式復工。
國際會展中心本來預計在2006年4月前建成,我市承辦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后,市政府決定把峰會主會場定在會展中心,這就使工期不得不提前半年。今年8月31日,會展中心將投入試運行。
“投入13.7億元建國際會展中心,是我們國有公司應盡之責,我們肯定會按時完成任務。”城投公司總經理華渝生之所以能夠雄心勃勃地這樣說,是因為如今的城投公司,已不是當年的城投公司了。
1997年成立的城投公司,在2002年被市政府定位為重慶城市建設投融資的總渠道、主城區路橋建設的總賬戶、城建資金籌措所需土地的總儲備。從2002年到2004年,城投公司總資產連續3年以百億元速度增長,如今已達330億元。
在融資上巧打組合拳,是城投公司快速長大的秘訣。
借雞生蛋。2002年以來,城投公司抓住城市建設離不開投融資這個關鍵,盤活、剝離不良債務,挽回了信譽,獲得了銀行100多億元的綜合授信,并開始面向全國發行企業債券。在此基礎上,城投公司建立了一套“借錢——賺錢——還錢”的良性償債機制。
借地生財。“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周邊的土地是要增值的。”華渝生說,“以前政府修路架橋到哪里,房地產商們就跟到哪里,吃進土地,然后賺取土地的增值利潤,結果房地產商們賺得盤滿缽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卻捉襟見肘。現在我們主動參與市場競爭,借地生財,將賺取到的土地增值利潤用于市政建設。”到去年年底,城投公司已儲備土地5萬多畝,掛牌出讓土地5000多畝。
以時間換效益。2002年,城投公司為市政府分憂,花8億元收購了地鐵中心花園、白云湖工程等一批“四久工程”。“當時很多人為我們捏了一把汗,然而現在這批當時的‘垃圾項目’給了我們不菲的投資回報。”華渝生自豪地說。2002年,城投公司花9100萬元買下璧山縣白云湖項目,今年4月,該項目以1.8億元的價格賣出。以時間換效益,城投公司的妙手,讓很多當年不看好該項目的人士大跌眼鏡。
以空間換效益。重慶一些污染企業要搬出主城區,城投公司敏銳地發掘出了一條以空間換效益的生財之道。為了幫助這些企業搬遷,城投公司先為企業提供遷建資金,以此來置換遷建企業位于主城區的土地,結果企業獲得了新生,城投公司也從這一空間的轉換中,換取了不菲的效益。
在藍天白云下,國際會展中心附屬建筑已完成了外墻裝飾,銀灰色的構件和玻璃,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在會展中心崛起的同時,今年另一個“民心工程”——重慶大劇院也將開工建設。而在去年一年,我市主城區就有5座大橋開工建設……這些改變重慶面貌的工程,所需要的天文數字般的資金,都是城投公司通過巧打組合拳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