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源于祁連山的黑河,全長821公里,流經青海祁連縣,甘肅張掖市、酒泉市,內蒙古額濟納旗,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河。今年“五一”長假,我與朋友相約去探尋黑河源。
從扁都口進入祁連腹地
從張掖坐車時,已是春色遍染,花紅柳綠,蝶飛蜂舞,行98公里,至扁都口,進入祁連山,卻是冰雪滿山,寒氣襲人。
扁都口是一長約30公里的山峽通道,攔腰切斷祁連山,貫通甘青兩省,即古人稱為“大斗拔谷”的險關要隘。絲綢之路南路便由此從青海過河西,入西域,自漢唐以來,一直是羌、匈奴、突厥、回紇、吐谷渾、吐蕃等民族相互聯系和出入甘青之間的重要通道。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率兵出隴西,過浩門水(今青海大通河),經大斗拔谷(今扁都口),進入河西走廊,深入匈奴駐地千余里,大敗渾邪王。隋大業五年(609)三月,隋煬帝西征土谷渾,六月,進入扁都口,天氣突變,大雪紛飛,在暴風雪襲擊下,“士卒凍死大半”。我們回程經扁都口時,正遇大雪紛飛,氣溫驟降,以此推斷,六月凍死士卒絕非杜撰。
扁都口峽谷深長,兩側奇峰聳立,峭壁突兀,怪石森然,沿227國道穿谷而過,天低山聳,亂云飛渡,感到時時被兩山擠迫著。路旁童子壩河中冰雪還未消融,有的地方堅冰達數尺之厚,高處雪峰雄峙??梢韵胍?,祁連前山的積雪融化后,就從千峰萬壑間流下來,匯千萬細流而成河道,注入山前民樂一帶,沃灌萬頃良田。
整個祁連山大小冰川5 859條,滿山遍壑到處彌布,冰雪消融后,沿地勢而匯流,形成東、中、西部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56條內陸河流,維系著河西走廊及額濟納旗440多萬人口的生存與發展,是河西走廊綠洲和額濟納綠洲的命脈所在。
黑河東岔源頭——八寶河
進入俄博,便到了青海的北大門。俄博以險要的地勢扼扁都口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今仍殘留著一座明代的古城遺址,新修的一座城堡式建筑門楣上題寫著“絲路古道”幾個鮮紅的大字,透出幾份悠遠和蒼涼。這是祁連縣的一個鎮,距張掖137公里,海拔在3 600米以上。其東南有高山作屏,西北為兩山夾峙的遼闊牧場。黑河的東岔——八寶河就從俄博鎮南邊側身而過,東側還有一條當地人稱為東大溝的支流,匯入八寶河,眼前依然冰封河床,只有汩汩細流在冰面上消融漫流。
八寶河得名,一說源于藏傳佛教的八種吉祥物;另一說指祁連山中的鹿茸、麝香、蘑菇、大黃、金、銀、銅、鐵八種資源。如今祁連一帶依然以這些富足的資源為耀,在俄博鎮就有鹿產品、麝香、蘑菇、大黃等土產品出售。

南望是八寶河的發源地景陽嶺,也是黃河與黑河的分水嶺,離俄博20多公里。一股股細流沿水溝小岔匯入地勢較低的河床,自東向西流成倒淌河。到俄博鎮紅土城,沖刷下來的紅土把河水染得渾濁。從俄博向西,直通祁連縣城,八寶河在我們左側的寬廣河床上蜿蜒流淌。兩側是高原山地,南山山頂積雪皚皚,北山砂石裸露。山坡之下是平展展的牧場,牧民的房子建在向陽的山灣里,幾乎都是磚瓦結構,還有先進的日光暖棚養殖,各家各戶用鐵絲網圍起牧場,數以千計的牛羊悠然吃草,全然一幅富足祥和的牧區生活圖畫。
過白崖村,到祁連阿柔鄉,兩岸依然不見樹木,以高原牧草為主要地貌。河谷兩邊的草場已開始大片大片墾為耕地,一片片呈現出沙化跡象。前行十幾公里,河床上出現酸刺、河柳、紅柳等灌木,還有胡楊,再往西走,灌木、喬木越加繁密起來。
不久就到了祁連縣。這是一個東西走向的高山峽谷地帶,依方位推測,它基本與甘肅張掖市隔山相望,海拔比張掖高1 000余米。張掖早已春色遍布,而這里依然沒有一點綠意。
祁連縣屬于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北部,因地處祁連山中段而得名。祁連是一個資源縣,遍布全縣的石棉、煤炭、黃金和有色金屬以及非金屬礦產使得它有“中國的烏拉爾”之稱。
縣城依山勢一層層建在八寶河河岸上,河邊,是一片古老的胡楊,對面一壁砂巖崖叫桌兒山,呈亞斯特地貌,極像敦煌莫高窟。南山為牛心山,藏語叫阿米東索,山勢挺拔,峰頂積雪皚皚。登上牛心山,能清晰地望到祁連南、北山巒,重重疊疊的山巒間,目光所及的山坡,幾乎全變成了一方方整齊的山地。我們在感嘆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的同時,對滿山原始植被的破壞心存憂慮,若干年后,不知道這片山地的水土還能否保持?
黑河源頭——托勒河
從祁連縣沿山路西行200多公里就到了祁連的西部托勒山,托勒河的主干徑流便源于托勒山的腰掌上。當地群眾也把托勒河叫做黑河。
扎馬什有個水文站,是黑河流域第一個水文站,站長武涌丁,一個48歲的書生氣十足的中年人,15年獨自守在這荒山峽谷中。
繼續往西,穿過一個陡峭的山谷,河道時而開闊,時而狹窄,河水渾濁,含沙量大。南山雪峰林立,溝岔橫陳,約有數十條徑流從山岔里流入主河道。正如武涌丁告訴我們的,托勒河不是源自一個山嶺,而是無數山溝的雪水匯集而成,最大的徑流就是柯柯里和托勒一帶的溝岔。過酸刺溝,河水漸漸變清,兩岸人跡漸少,除開闊地帶有牧場和耕地外,大都是光禿禿的山巒。沿路拉煤拉礦石的卡車多起來,一條砂石公里,被碾得凸凹不平,多處翻漿,路像擰成了麻花,每天有貨車陷于翻漿處,堵塞交通。行80公里到野牛溝鄉,這里人口不多,以回、藏民為多,名為鄉鎮,但不如張掖一帶的一個村社人多。
過野牛溝,地貌呈荒原特征,老鼠洞穴滿地,如小兔子似的高原老鼠四處亂跑。天光晴朗,而天氣格外寒冷,高原輻射明顯,一天時間,我們的臉和手背就變成了醬紅色。野牛溝附近的河床上結著厚厚的冰層,一個牧民說,越往上,冰川越多,七八月份,冰川融化,河水開始上漲,這與黑河中下游的河流來水量是相符的。黑河平均年徑流量14.9億立方米,年內分配一般為7~9月來水量占全年徑流量的56%,是典型的季節河。想走到最上游托勒去看看,牧人說那里太遠,以牧區為主,沒車不方便,我們只好作罷。
托勒河流過200多公里,與八寶河在祁連黃藏寺村邊匯合為黑河,攔腰折斷祁連山峰,從海拔2 700米的寶瓶河揮首向北,以雷霆萬鈞之勢,激流30余公里,從海拔僅有1 800米的加水溝口歡騰而出,奔向了河西走廊廣袤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