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銳在一家軟件公司上班。最近,他所在的項目組接了一個對日外包的業務,分到他手上的工作量很大。為了保證時間進度,項目組需要經常加班,但加班的時候,林銳卻一心想著什么時候才能回家,早點逃離公司。早上起床時,想著馬上又要開始無休止地編寫代碼,他總是盡可能地多賴一會床。工作上遇到不順暢的環節,他不會按照正常的思維去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莫名地煩躁起來,會議上也極少發言與同事溝通。鑒于他在工作上的表現,項目組的經理也間接地表達了對他工作“懶散”態度的不滿,這讓林銳感到更加郁悶。下班后,他要么去酒吧里泡泡,要么找一堆朋友狂歡一通。用林銳自己總結的話說——上班郁悶,下班精神抖擻,周末精神倍爽,周一恐懼癥,周三間隙癥,周五周末綜合癥。一上班,林銳就開始了郁郁寡歡,他自己也感覺到這樣的精神狀態對工作很不利,可他就好像走進了“看不到出口的死胡同”不能自拔。
心理感冒了
如今,“郁悶”早已成為許多像林銳這樣的年輕白領的口頭禪。面對著沒完沒了的工作,他們覺得毫無興趣,只想早點逃離公司;心情莫名其妙地煩躁;不僅對工作,在生活的其它方面,也漸漸失去了興趣。在同事眼中,原來那個精力充沛、樂觀積極的小伙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整天懶散的形象。殊不知,這樣的狀態正是心理出現問題——罹患抑郁癥的前兆。
有研究表明,從事高度緊張工作、心理壓力較大職業的人,特別是從事創意型態的工作者,如高科技從業人員、廣告人、演員、記者等,患抑郁癥的可能性較大。而IT行業的人,因其特有的職業特點——創意工作,數字語言,與人的語言交流少,更容易出現孤獨、自閉癥狀。隨著生活壓力的加大和工作節奏的加快,抑郁癥的發病率會進一步增加。因此IT精英們在處理龐大工作壓力的同時,更要小心抑郁癥悄然上身。
如同身體感冒一樣,抑郁被稱作“心理感冒”。患有抑郁癥的人會感到情緒低落和消沉,總感到“沒勁”、“沒趣”,心中無喜悅感。處于抑郁的人會發現自己變得懶散起來,做事總缺乏以往該有的勇氣和闖勁,退縮猶豫,缺乏動力。睡眠不好;經常感到疲乏和全身不舒服,但體檢結果又顯示正常。正如林銳一樣,他們自己確信,自己的精神狀態真的出問題了。
許多人都像那位項目組的經理一樣,對抑郁癥不了解,認為抑郁癥患者只是懈怠懶散。這樣,有抑郁傾向的人在職場上更易引起同事或老板負面的評價,甚至帶著歧視眼光認為他們是“神經兮兮”的“問題員工”。這些誤解使得瀕臨抑郁癥邊緣的人或是抑郁癥患者,心理上承受著更多的壓力及痛苦。
抑郁癥的發病率很高,但目前對它的發病原因仍不十分清楚,可能與社會心理因素、遺傳、人體的生理變化及神經內分泌等有關。其中,遺傳因素很重要,研究表明:家族中有患病者的人群發病率是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緣關系越近,患病的幾率越高。人際關系疏遠、離婚或分居者中的抑郁癥發病率明顯高于婚姻狀態良好者。
抑郁癥的三大主要癥狀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有抑郁的情緒產生,比如在不高興的時候。但是抑郁癥與一般的“心情不好”還是有著本質區別。它有明顯的特征,簡單說來它有三大主要癥狀,這就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運動抑制。
●情緒低落就是高興不起來、總是憂愁傷感、甚至悲觀絕望。
●思維遲緩就是自覺腦子不好使,記不住事,思考問題困難。患者覺得腦子空空、變笨了。
●運動抑制就是不愛活動,渾身發懶。走路緩慢,言語少等。嚴重的可能不吃不動,生活不能自理。
抑郁癥表現多種多樣。很多患者只具備其中的一點或兩點,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心情壓抑、焦慮、興趣喪失、精力不足、悲觀失望、自我評價過低等,都是抑郁癥的常見癥狀,有時很難與短時間的心情不好區分開來。如果這些癥狀持續兩周以上,就應該引起警醒。另外還有一個簡易識別法:如果上述的不適在早晨起來嚴重,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緩解,那么,患上抑郁癥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因為抑郁癥有著晝重夜輕的節律變化。林銳上班時郁郁寡歡,下班后精神抖擻,也反映出這一特點。
抑郁癥的三大危害
抑郁癥的第一大危害在于它會導致自殺:根據美國的數據,臨床抑郁癥患者的自殺率為百分之十。社會自殺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癥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殺者可能生前已患有嚴重的抑郁癥,只不過沒被及時發現罷了。專家預測,到2020年,抑郁癥將成為僅次于癌癥的人類第二殺手。
抑郁癥的第二大危害在于它給患者帶來了無限的痛苦:抑郁癥患者終日生活在灰色的世界里,生活失去樂趣,學習和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同時,他們還受失眠、焦慮和虛弱等軀體癥狀的折磨,使人感到好像身陷泥沼,寸步難行,干什么事都覺得費勁。睡眠往往受到干擾,精神難以恢復。
抑郁癥的第三大危害在于它給患者的親人和朋友帶來很多不幸:抑郁癥患者會影響周圍人的生活質量。抑郁的母親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而孩子的抑郁也很可能給父母帶來抑郁的心境。如果丈夫抑郁了,那么妻子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抑郁癥病人所體驗到的痛苦往往超過軀體疾病帶來的痛苦。但是抑郁癥是可治的,關鍵在于病人應當認識到自己患上了抑郁癥這一事實,主動尋求幫助,配合心理醫生進行治療。必要時到精神專科醫院就診,服用抗抑郁藥物,會有較好的效果。
自助小秘方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避免抑郁癥的發生,或者在抑郁癥出現的早期,該如何自救呢?對此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提出以下幾條自療措施:
(1)千萬不要給自己制訂一些很難達到的目標,正確認識自己的現狀,正視自己的病情,不要再擔任一大堆職務,不要對很多事情大包大攬。
(2)可以將一件大的繁雜的工作分成若干小部分,根據事情輕重緩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切莫“逞能”,以免完不成工作而心灰意冷。
(3)嘗試著多與人們接觸和交往,不要自己獨來獨往。
(4)盡量多參加一些活動,嘗試著做一些輕微的體育鍛煉,看看電影、電視或聽聽音樂等。可以參加不同形式和內容的社會活動,如講演、參觀、訪問等,但不要太多。
(5)不要急躁,對自己的病不要著急,治病需要時間。
(6)病人在沒有同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十分了解的人商量之前,不要做出重大的決定,如調換工作、結婚或離婚等。
(7)不妨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然后分析、認識它,哪些是消極的,屬于抑郁癥的表現,然后想辦法擺脫它。
小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抑郁癥將成為21世紀人類的主要殺手,全世界患有抑郁癥的人數在不斷增長,而抑郁癥患者中有10%-15%面臨自殺的危險;
●一級醫療機構中每10名患者就有1位患有抑郁癥,但只有1/3得到正確診斷和治療;
●為一級醫療機構就診第二位原因,僅次于高血壓;
●15%的人一生中會發生一次嚴重抑郁癥;
●抑郁癥是致殘第四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