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書說到職場跳蚤雖背有不良聲譽,但良禽擇木而棲。據此而言,跳蚤本無辜,奈何罵名諸多?若換言良禽擇木,則諸多紛爭便也平息了。由是觀之,跳蚤者,抑或良禽,純屬看客的主觀視野不同所致,至于被議者,自是管他甚多,自顧自便是!
今日還有一書,則是關于選企業之因素優先論。行業、企業、職業,此三業與老板合稱四大擇業因素,孰優孰劣?各自高下順序當如何?這便是此番職業生涯系列講座之重心所在,諸看官聽我細細說來。
歷史回放
光陰似箭,時光飛逝,若誠如西方天文物理學界大師前沿理論假設非虛,時間或可回溯或并存,余輩打開月光寶盒,颼一聲,渾然睜眼,已是2500年前。灰塵盡處,徒現城池一座,遙望城門,大大的旗幟上繡著一個“齊”字。大搖大擺入得城門,卻渾然不見一人,偌大都城,猶如無人之境。好不容易尋得一老者,細細打聽,方知上至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下至往來商賈、平民布衣皆往校場而去。蓋大將軍田忌與齊王以千金為賭,三場賽馬決勝負。雖田忌此前慣與大王賽馬,但未有勝績,且此回大將軍一擲千金,故引得諸班人等空城而去。余輩自然甚是好奇,便也擠將進去。
原大將軍與齊王約定,各有良馬三匹,分為上中下三品,三品各自較量一場,三局兩勝定勝負。說話間,只聽得一聲炮響,兩匹上馬呼嘯而出,只聽得場內呼聲雷動,待塵煙散盡,只見得齊王的上馬猶如脫韁,一往無前。反觀大將軍之上馬,氣喘吁吁,竭力追趕,卻只見得齊王上馬漸行漸遠,不多時,已然在終點處靜候大將軍上馬了。全場唏噓,暗暗為大將軍之千金賭注捏把冷汗,齊王面露喜色,而大將軍也未見愁容。不多時,炮聲再響,兩匹中馬奮蹄揚鞭,行至終點,大將軍中馬竟以一身之距勝了齊王中馬。1:1之戰況博得全場群情激昂,齊王面露慍色,大將軍卻依舊面無表情。驚奇間,肅然之校場靜候一錘定音之第三回下馬決戰。不多時,又一聲炮響,不聞馬蹄聲,只聞呼喝一片。只見大將軍之下馬猶如齊王之上馬一般,殺將而出,不多時便以遙遙領先。奈何齊王下馬策馬揚鞭,不見得喘息般拼命追趕,卻是徒然。不多時,大將軍下馬已然獲勝。嗚呼,大將軍以三局兩勝之勝果一舉囊獲齊王之千金賭注。
雖塵埃落定,然大將軍一改往日一蹶不振,大爆冷門自是重要話題。紛紛詢問下,大將軍娓娓道來。蓋魏國戰略家孫臏飽受同僚龐涓排擠,遂改投田忌門下。一日見大將軍唉聲嘆氣,便細問原由,始知與齊王賽馬,屢戰屢敗,不得顏面。田忌遂請纓,隨大將軍一同前往觀戰。雖終以大將軍敗而終,孫臏卻大喜過望。大將軍故問之,孫臏答曰:余觀三戰,雖大將軍上中下三馬均不敵齊王之上中下三馬,然并非絕無勝機。依屬下見,若更換大將軍之三馬出賽順序,便可一舉奪魁!大將軍自是大喜過望,忙問何如?孫臏答曰:大將軍可再約齊王賽馬,我上中下三馬應以下馬迎戰齊王上馬,上馬迎戰齊王中馬,中馬迎戰齊王下馬,三馬所佩馬號卻仍舊以上中下為續,自是勝券在握。大將軍聞之有理,依計行事,終成今日之勝局。
系統與個體
“田忌賽馬”史出《史記》,想來正閱讀本文者多是受高等教育者,于此史事,自然不會陌生。然田忌賽馬卻也不單是戰略抑或軍事界所獨有之。
諸君當熟讀馬克思,自是耳聞一術語:總分論。何謂總分論?意指任一事件均不得單單關注其各個細節,而應以全局觀審視之,遂以總體為核心,各分部統籌考慮。若有讀者熟讀系統論經典,當聞得一句:犧牲局部效率保障總體。此乃至理名言也!
總分論,自然是系統論分支,系統論分支尚有一大流派,始出自上世紀中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Forrest君。Forrest君何許人也?計算機RAM發明者!此君下半生投身宏觀復雜科學研究,創立系統動力學派,遂成社會經濟理論領域泰斗一位。系統動力學之理論前提即是“系統思考”,此君堅信傳統之關注事件之個體組成,嘗試以逐個擊破之手法解決問題實在不妥。依此君見解,任何時間之處理定需考慮整體之環境與內部各因素之互動牽制,曰為反饋。若非如此,則斷斷然不得結果之有效控制與正確預測。Forrest君囿于麻省,不得社會大眾所聞。然其一徒,卻是鼎鼎大名,那便是彼得·圣吉,借《第五項修煉》與“學習型組織”理論博得美名為最偉大管理學大事之一,徒因管理學之顯學地位,一舉而得婦孺皆知。深諳個中者深知彼得理論大受系統動力學淵源影響,奈何,世人只知學習型組織,不知系統動力學。
余誠非為系統動力學大鳴不平,亦無意考究學術發展史,誠心告知諸位看官,田忌賽馬絕非歷史典故一則,實乃飽含系統觀念之哲學總分論思想之大道理是也。
合作與沖突
博弈論,乍聞之下,頗有貶義之嫌,總感若似窮兇極惡疑惑窮途末路之徒之理論,至多也是賭場老客之個人心態。然則錯矣!為正視聽,此有一新鮮出爐案例:2005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學院于瑞典首都斯市將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羅伯特·奧曼與托馬斯·謝林,蓋因“表彰兩君通過博弈理論的分析增強世人對合作與沖突之理解”。想必諸君略感愕然,方知博弈論乃一正統門派,絕非旁門左道。據查,博弈論(Game Theory)又稱對策論,抑或賽局理論,實乃江湖一大幫派——應用數學之分舵,自1994年馮·諾依曼與摩根斯坦恩兩位大俠書就《博弈論和經濟行為》一書后立了這幡大旗。20世紀50年代以來,歷屆舵主納什、澤爾騰、海薩尼等人促成博弈論最終成熟乃為江湖中公認之實用武功,廣為管理科學、國際政治、生態學等領域中作為應用分析與解決沖突抑或合作之大工具。一言蔽之,蓋博弈論乃考慮游戲中之個體之預測行為與實際行為,遂進而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之獨門秘籍。
反觀“田忌賽馬”,上文大書系統觀與總分論,遂在系統科學立下江湖地位,此段又在江湖第一大幫——數學中尋得門派靠山,可見田忌賽馬之高深莫測?所謂高手過招,勝負早定于出手前。又有一說,高手對局,不見風云,于冥冥間定勝負,不露山水,大眾不得其門。諸位看官,定當細細回味田忌賽馬,便定有不同于感慨泱泱中華抑或古人聰慧之更甚之諸多滋味。
職場賽馬
行文大半,除文縐縐與理鑿鑿外,諸君定會心生疑惑?田忌賽馬固然,系統總分論誠如,博弈論自然,然與我輩有何干系?又何于職場演義?
此言差矣!余自此文開篇,即以坦誠,行業、企業、職業,此三業與老板合稱四大擇業因素,孰優孰劣?各自高下順序當如何?此乃大學問,惜天機不可泄漏,人人各有各自之命運,試以窮天下之理論、盡古人之告誡,尋得一顛撲不破之真理,人人皆可用之且屢試不爽,實乃癡人說夢。話雖至此,人生一世,卻也不是浮萍一朵,終有依托處。諸君不妨試將行業、企業、職業、老板擬作上、中、下、劣四馬,比對于他人或他業,合理搭配,拜總分論與博弈論思想為孫臏再世,自有各自的出戰序列,自成取舍。諸君須知,職場乃耗四十余年光陰,諸君尚且僅為起點之騎手一位,無論賽道中盤如何,又無論單一回合戰果如何,終是以諸君年近花甲之時,身經百戰之后,方有蓋棺之定論。
書說至此,已是職場演義終回完畢。短短4月間,與諸君攜手自“雞首、鳳尾何去何從”始,經由“發展、穩定何從取舍”之旋回,借道“跳蚤、良禽辯證法”之激蕩,終于“四大擇業因素,孰優孰劣”收尾。余十余年之職海浮沉之經驗、職典研讀之反思、職場征戰之攻略俱在此四回書中。誠意奉獻,望長江后浪推前浪,余輩甚是告慰矣!臨別一言贈與諸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