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堆柜子里,記者終于找到了全國牙防組。辦公室十分簡陋,兩張桌子、兩部電話、兩臺電腦和兩個辦公人員就構成了這個在牙膏認證中鼎鼎大名的全國牙防組。再上5樓,中華口腔醫學會的情形與全國牙防組基本一樣。這是2005年4月的一篇報道中所寫。
一個成立了18年的“權威機構”怎么會受到人們的質疑呢?
2005年9月26日,李剛在北京起訴衛生部、樂天公司和物美賣場。起訴理由為,全國牙防組對樂天口香糖的認證有欺詐消費者之嫌。法院不予受理,理由為,衛生部作為行政機構不能作為民事案件的被告。2005年9月28日,李剛將衛生部改為全國牙防組,起訴于西城法院。法院立案。2005年11月8日,法院做出裁決,以“全國牙防組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不能獨立承擔民事權利和義務”為由,駁回相關內容,余案移交朝陽法院。2006年2月17日,陳江以全國牙防組等為被告在上海起訴,理由是:全國牙防組對樂天木糖醇口香糖作出的認證涉嫌欺詐消費者、誤導宣傳。2006年2月23日,李剛去法院“談話”。2006年3月2日,李剛和樂天公司雙方交換證據。
此“認證”非彼“認證”
“全國牙防組的認證工作不屬于違法行為。這也是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有關領導的意見。”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間里擠滿了人,略顯憔悴的張博學面對近20位記者說。
據張博學介紹,全國牙防組是1988年12月16日由衛生部批準成立的,在衛生部領導下推動全國口腔衛生保健工作,由55名官員、口腔預防保健專家組成。1992年6月牙防組成立“口腔保健用品專家評審委員會”,開始對口腔保健用品的口腔健康促進功效進行檢測和認證。委員會由9名醫學專家組成,并指定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等4所口腔醫學院為指定檢測機構。
張博學說,2003年11月國家才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而當時開展認證時,也考慮到選擇哪種表述,如“推薦”、“認可”等,最后認為“認證”比較合適,因為要通過實驗驗證內容。“這個‘認證’,是與國家出臺認證認可條例后現代意義上的‘認證’不同的。”張博學解釋。
條例出臺后,牙防組有無進行認證申請?張博學解釋,牙防組及時向衛生部業務主管部門匯報,專門向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有關領導匯報了牙防組認證的情況。有關領導對此予以肯定,明確表示在貫徹條例的過程中,需要一個過渡期,牙防組的認證工作不屬于違法行為。張博學說:“目前,口腔保健用品的認證尚屬空白。不過我們在認證認可條例出臺后,為慎重起見,已停止接受新的認證申請。對這一問題要歷史地看待,不能以最新的法規要求10多年前的工作。”
“合格企業的捐贈我們接受,不合格企業的捐贈不會接受。”最大的一筆是寶潔公司的1000萬元資金
張博學說,我們對企業的認證申請進行驗證是免費的。當然,對企業主張的一些保健功效進行實驗驗證,成本費用需由企業支付,從幾千元到十幾萬元不等。如樂天木糖醇進行標準測試,樂天公司支付了幾千元。至于企業的贊助和捐贈則完全是自愿的。最大的一筆是寶潔公司的1000萬元資金。
他說,并不是企業給我們錢,我們就給他們合格認證。我們認證在先。合格企業的捐贈我們接受,不合格企業的捐贈我們不會接受。這就保證了我們對消費者的負責。也不是所有通過認證的企業,都要捐贈。我認為企業的捐贈是公益行為。認證的有效期為3至5年。到期我們會再次嚴格抽查驗證。目前,基金數額為800萬元左右,主要支持牙防組工作的正常開展。
“我們不是搞法律的、不是做管理的,就是書呆子、教書匠。沒想到就一下子掉進這個事情里。”
“這項工作得到衛生部業務主管部門的認可,并在其指導下進行。”張博學說,實踐證明,認證工作很好地引導了群眾選擇以及企業生產優質口腔保健用品。他列舉的一組數據顯示,老百姓選擇和使用含氟牙膏的人數1989年為13%、2000年為54%、2004年為87%。部分省市齲齒患病率出現下降趨勢。“這一切與全國牙防組認證和推廣使用含氟牙膏有著密切關系。”
張博學說,媒體、公眾關注這一事件,有助于推進我國口腔保健用品認證向規范化的方向發展。這是值得肯定的。但這里面存在著一些誤解,甚至是偏見。針對有媒體“牙防組只有兩個人兩張桌子”的說法,他認為這很荒謬,不了解實際情況,就武斷報道。
“我們不是搞法律的、不是做管理的,就是書呆子、教書匠,沒想到就一下子掉進這個事情里。”他說,牙防組開展的工作完全是為了老百姓,是一種責任驅使,衛生部對我們的工作是給予高度評價的。
牙防組一類中介組織生命力源于公信力
對于這件事情各位專家的看法是: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院長、教授朱光磊:這件事折射出某些社會中介組織的社會公信力有所缺失。牙防組應當是通常所說的“社會中介組織”的一種,其通過提供某種類型的公共服務來獲得社會的認同。這一事件的焦點在于牙防組“認證”的權威性,在于其認證“合法”與否引致的公信力問題。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賈西津:我認為,該事件暴露了社會中介組織的制度規范問題,這一在社會轉型期中介組織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體現在中介組織的定位、功能、責任等諸多方面。它決定著中介組織能不能建立起社會公信力。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楊團:從其成立方式、歷史和基本功能等多要素綜合判斷,我認為牙防組更應當屬于跨越衛生行政管理和健康教育兩大領域的公共衛生牙科專業管理機構。
目前的監管體制以部門對下轄組織的縱向監管為主,基于行為的橫向監管則相對欠缺。
別迷信保健牙膏
“牙防組認證事件”引發人們對保健牙膏的關注。保健牙膏真的如宣傳所說,有那么多“神奇”功效嗎?
“臨床驗證,更有效防蛀;天然蜂膠,滋養和強健牙齦;由牙齒表面到牙根全面防蛀;含氟鈣保護,堅固牙齒……”。這是某享譽盛名的牙膏上所標注的。商場里幾乎所有的牙膏都成了“保健品”,而非“清潔品”。
“其實,牙膏的主要功能是對口腔的清潔功能,其他都是輔助功能,作用很小。”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相建強說,多數牙膏企業是好的,但不排除有的企業通過在牙膏中添加一些添加劑,夸大其作用,宣傳擁有保健功能,主要是一種商業營銷策略,尋求市場“賣點”。一些機構的認證,正好滿足了此類需求。
相建強說,即使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比如防止牙齦出血、牙周紅腫或發炎等,也是長期使用才有效果,不可能迅速或短期內見效。而且,這些功效按牙膏行業的標準,不能影響牙膏使用的安全性,如果像藥品那樣立刻見效,至少其安全性值得懷疑。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博士孟丹認為,含氟牙膏確實具有防齲齒作用,至于其他含藥物成分的“中草藥配方”、“祛火”牙膏等,功效如何就難講了。
“要是藥物能治病,還要我們牙醫干嗎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有多年臨床經驗的牙科李醫生告訴記者,當前牙膏市場上的一個不良傾向是:過分強調牙膏的輔助功能,其主要的清潔功能反而被人遺忘了。這無疑給消費者正確選擇和使用牙膏造成誤導。
“即使被醫學界認可的含氟牙膏,不當使用也會帶來危害。”李醫生說,含氟牙膏雖能防治齲齒,但如果使用不當,易導致氟牙癥。嚴重時可使牙齒變黃,表面粗糙,容易缺損。有研究發現,吞咽控制能力還不完善的兒童,誤吞含氟牙膏,就容易導致氟牙癥。
北京市消協對北京、天津、上海等28家企業生產的64種牙膏產品進行了比較實驗,結果發現,售價1元和售價23元牙膏品質沒有明顯差別。
根據比較試驗結果和牙膏宣傳的情況,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出四項消費警示:一、消費者購買牙膏產品時,應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牙膏,牙膏外包裝上應注明產品名稱、商標、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凈含量等標識;二、對于高氟地區的消費者,盡量不要選擇含氟牙膏;三、無口腔疾病、無齲齒的消費者,不要盲目選擇功能牙膏;四、對于患有口腔疾病的消費者,不要輕信功能牙膏的宣傳,應該先到口腔醫院診斷治療,由醫院推薦適應具體病癥的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