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縣有60歲以上的農村老黨員4200多名。在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榮昌縣重新點燃了花甲老人的青春火焰,激發了農村老黨員的激情,給年輕黨員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老地下黨員的嘴,真不簡單”
直升鎮鵝頸村單身漢牛某,性格有點犟。在直升鎮農網改造工程中,他家栽的竹子屬于應砍伐對象,可他犟勁一上來,就是不同意砍,還振振有詞地說:“給金山銀山,我也不砍。”
這天,老地下黨員蔣基樹主動上門了。牛某一看是老地下黨員來了,犟勁一下子沒了。老人說:“小牛啊,這籠竹子不砍,電線直接穿過,將來打雷下雨時,正好有人路過,被雷劈了怎么辦?萬一你的竹子斷了,正好落到電線上,你去拉,不小心觸電怎么辦?”老人話不多,但句句在理。牛某誠懇地說:“老黨員,您的話,我全聽。”說完拿起砍刀出了門。施工人員和村民們都感慨地說:“老地下黨員的嘴,真不簡單。”
在直升鎮,像蔣基樹這樣的老地下黨員有7名,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也有75歲。多年來,他們義務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積極調解鄰里糾紛,熱心公益事業,在群眾中享有極高的聲望。“雖然我年老多病,做重體力活不行了,但受組織多年的培養教育,我還可以用嘴為黨干點工作。”直升鎮84歲的老地下黨員張弟覺在先進性教育心得體會中的話,很有代表性。
“我要盡一份老兵的心意”
昌元鎮許溪村的老黨員劉玉方,曾參與過剿匪戰斗,1951年退伍回鄉。如今80歲了,他仍然熱心公益事業。
劉玉方所在的村,至今沒有通公路。聽說村里要修路,老人很高興。他不顧自己行動不便,走了4公里多的路,氣喘吁吁地來到村辦公室,掏出全部積蓄1100元,說:“村里要修公路,我要盡一份老兵的心意。”
消息傳出后,全村黨員和群眾都被感動了。大家知道,其實老人生活很困難,老兩口全靠政府每月發的270元救濟金過日子。老人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連那張三條腿的舊飯桌,都是別人扔掉的,老人撿回來后,找了一根木棍,加上了一條腿,勉強用到現在。老人已經10多年沒有換過新衣了,他的衣服,都是年逾古稀的老伴縫縫補補改成的。
在老黨員的影響下,村民們紛紛集資捐物,出工投勞,很快,許溪村修路工程拉開序幕。
“黨員的衣服是穿爛的,不是被群眾指爛的”
2005年12月的一天,廣順鎮天常村黨總支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活動。老黨員唐祖權說:“36年后重溫入黨誓詞,我很激動。我是一名黨員,我有責任帶領群眾致富。”原村支部書記曾品光更是慷慨陳詞:“我們共產黨員不要做群眾的尾巴,黨員的衣服是穿爛的,不是被群眾指爛的。既然是黨員,就要爭當先鋒!”
這些老黨員們說到做到。天常村在籌建鴨魚立體養殖基地工作中,老黨員紛紛帶頭與村里簽訂協議,主動到群眾中去做工作,帶頭修建魚塘。
“我是村里的義務信息收集員”
居住在峰高鎮涼山村的原縣政府辦公室退休干部吳高升,老愛走村串戶。村民們普遍反映,由于該村較偏僻,信息閉塞。吳高升建議村支部重視村民的意見。村支部在已有一些基本播放設施的基礎上,籌資2000元添置必要的設備,建立了“廣播站”。8名村組干部輪流擔任義務播音員,及時向村民播報當前鎮、村里的大事和種、養殖方面的信息,村民非常滿意。
“我是村里的義務信息收集員嘛,這是我應該做的。”面對別人的夸獎,吳高升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