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重慶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重慶市企業技術創新“十一五”發展規劃》提出建立完善六大機制——
具有合力的組織領導機制。由政府工業經濟主管部門牽頭,統籌企業技術創新重大項目的實施,加強宏觀調控管理,建立重大項目協調聯席會議制度,并充分調動區縣地方政府和企業主管部門的積極性,共同推動企業的自主創新。
明確的服務促進機制。相關部門要切實幫助企業享受國家和地方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提供優質服務,充分利用政府部門的行政資源,幫助有條件的企業做好技術創新項目的策劃與包裝,爭取國家的政策與資金支持,推動重大技術創新項目的實施。
突出企業主體的研發資金投入機制。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促進企業增加科技投入的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提高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在科技經費支出中的比例,加大自主創新的投入。鼓勵企業逐步提高技術創新資金在技改資金中的比例,使技術創新資金占企業全部技改資金投入的比例達到25%以上。建立完善風險投資機制,更好地吸納金融機構、社會資金的投入。
積極的財政政策扶持機制。延長新產品開發優惠扶持政策的執行期限,繼續調動企業新產品開發的積極性。繼續設立產業技術研發專項引導資金,重點促進企業技術創新“五大工程”的實施。
務實的創新環境建設機制。提高市民特別是政府職能部門、企業和社會各界領導的創新發展意識,建立積極向上的創新意識環境。持續改進完善技術創新法律法規環境,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社會職業道德的宣傳教育,營造優良的創新誠信環境。強化城市的規劃發展力度,引導城市建設向生態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促進人才集聚與成長的人才機制。落實高級技術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專業人才、海歸學者等加入企業技術創新人才隊伍。重大技術創新項目的負責人和骨干研究人員原則上通過招聘和競爭方式產生,形成項目集聚人才的發展機制。采用自主培養、國內外聯合培養等有效途徑,為創新人才提供在職深造、不斷獲取新知識的渠道。通過職業教育、定向培養等方式,為技術創新提供加工操作層面的人才支持。
(本資料由重慶市經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