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北汽福田公司榮獲“行業內最具成長力的自主品牌企業”大獎。然而9年前福田公司成立時,業內幾乎沒有人感覺到它的存在。當福田決定立足北京并進攻整車行業的時候,首先感覺到的就是人才的匱乏。福田把目光瞄準了行業內的精英,其聚才之計可以用一個“挖”字概括。至今,福田舉行了47場全國性的招聘會,3000多名英才被納入麾下。
40歲的美籍華人鄔學斌是研究汽車底盤和剎車系統的專家,曾在通用、福特等汽車公司工作12年。2002年5月,鄔學斌回國,經過一個月的考察,最終落戶奇瑞汽車公司。
為了挖到這名頂尖人才,福田公司展開了求賢攻勢。除了派出一撥撥說客外,總經理親自出馬,乘鄔學斌到北京出差的機會,請他吃飯喝茶,平時還不忘打電話問候。
福田的誠意最終打動了他。2003年2月,鄔學斌投奔到福田麾下,擔任福田公司總設計師兼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統領著福田汽車工程研究院20多位“洋專家”和1000多名技術人員。
高級藍領,也是福田延攬的對象。
高級工人技師管大雙,就是被挖來的。2003年底,準備上馬大客車的福田公司派人跑到蘇州,在競爭對手金龍公司的地盤上搞了一次定向招聘。37歲的管大雙看中福田的待遇和發展前景,跳槽進了北京城。而今,管大雙已成長為車間副主任,帶出了一幫徒弟。
在挖人才方面,福田不僅“不擇手段”,而且不惜血本。福田用于解決引進人才待遇等方面的投入已超過3.5億元。
福田在挖人才方面的投入可觀,產出更是可觀。截至2005年11月,福田共申請專利150多項,已獲授權146項。在國內100多家整車企業中,福田專利擁有量排第4名。目前福田擁有5大系列100多種車型,按34.1萬輛保守銷量計算,僅自主研發一項,每年就節省成本10多億元。
(摘編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