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渝北區人民醫院發生了一場“地震”:上任才三個月的院長因“吃”藥品回扣“栽”了。在這之前,已有兩任院長因為相同的原因“栽水”。一時間,群眾議論紛紛:“怪不得看病這么貴,原來是錢被這些當官的吃了!”醫院的信譽一落千丈。
痛定思痛,渝北區衛生局黨委下定決心,向回扣這一醫療系統的頑癥開刀——
“將吃到嘴里的好處吐出來,這確實比較難,但再難,也必須做。”
那段時間,衛生局黨委書記、局長呂良寢食難安。尤其是母親給他講的一番話,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他母親和鄰居在小院里擺“龍門陣”,說起看病難時,幾個好心的鄰居勸她:“你兒子是衛生局長,可得小心喲!”
母親聽了很著急,一回家就問呂良,盡管他說沒跟任何藥商有權錢交易,但母親還是放心不下。
呂良心里明白,說一千道一萬,不采取實際行動,說什么都是蒼白的。
要根治頑癥,首先要統一認識。于是,圍繞“藥品回扣該不該拿”的一場大討論,在區衛生系統展開了。在討論中,局黨委聽到了來自內部的兩種聲音:一種觀點認為,拿藥品回扣已成為醫療系統的“潛規則”,既然成了規則,別人能拿,我們為什么不能拿?一種觀點認為,醫院要發展,就不能得罪藥商,要清廉,就必然得罪藥商,不拿回扣,反而會影響醫院的發展。
針對這兩種聲音,在局黨委會上,呂良說:“我就不信找不到一條既清廉又能發展的新路來。”
經過幾天的思考,呂良親自動筆,向區內廣大醫務工作者發出了一封感人至深的倡議書:“我們視病人為親人,給他們以溫暖、信心和希望,如追逐利欲,收受紅包、回扣,加重患者負擔,無異于雪上加霜,屋漏逢雨,于心何忍?這不僅玷污了醫學的圣潔與尊嚴,也將失去群眾對我們的信任……”
緊接著,呂良帶著局黨委一班人深入基層,召集醫院領導、科室主任、藥房主管座談,講清吃回扣帶來的危害。
經過摸底,局黨委一班人認識到,吃回扣、收紅包現象在基層比較普遍。在征得區紀檢監察部門的同意后,衛生局制定出了退款政策:在規定的時限內,自己主動退出回扣、紅包款項的,既往不咎。
“將吃到嘴里的好處吐出來,這確實比較難,但再難,也必須做。”呂良深有感觸地說。為了做思想工作,呂良先后十幾次找各醫院院長談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慢慢地,堅冰被攻破,幾個吃回扣的院長,陸續上繳了回扣款。衛生局黨委決定擴大戰果,通過召開職工大會、談心會、科室會等形式,向醫療戰線的廣大職工展開“地毯式攻心戰”。半個月過去了,醫務人員共退出回扣、紅包款16萬余元。
在此基礎上,局黨委決定“關門”,出臺了一系列嚴禁醫務人員收受回扣的規定,設置“高壓線”,凡發現有“觸電”者,一律從嚴處理,嚴重者以受賄嫌疑,移送司法機關。
“要是都像你們這樣做生意,還賺什么錢,你叫我們喝西北風啊?”
向回扣宣戰取得初步勝利后,局黨委一班人非常清楚,要根治回扣現象,光靠做醫務人員的工作遠遠不夠,還必須對藥商進行規范,否則,一旦風聲過后,這種現象還會回潮。
2004年5月底,30多個藥商,先后收到渝北區衛生局寄送的公開信。信中寫道:“搞藥品回扣,一害自己,東窗事發,行賄犯法;二害朋友,陷朋友于違法境地,受賄坐牢;三害百姓,使貧窮老百姓吃不起藥,看不起病,良心何在?我們真誠地希望廣大藥品生產銷售企業與我們一道加入到糾正藥品不正之風的活動中來……”
這封信并沒有引起藥商們的重視,有的人還說這是在“作秀”。
當年6月初的一個下午,區衛生局召開了一次藥商座談會。副局長胡偉開門見山地說:“想必各位已收到我局發出的公開信,今天想聽聽各位有什么想法?”
藥商們沒有準備,個個面面相覷。
“好,既然各位沒有想法,那就恕我直言了。通過我們摸底調查,藥品價格之所以虛高,一個重要原因是你們將藥品價格的15%當作了回扣。經局黨委開會決定,以后凡是參加渝北區藥品招標的經銷商,必須先交納3—5萬元的廉政保證金,我們將建立藥商不良行為檔案,如果發現有回扣現象,廉政保證金不退還,并移交給相關部門處理……”
胡偉的一番話,猶如一顆定時炸彈,在會場上炸開了。一個中年漢子說:“要是都像你們這樣做生意,還賺什么錢,你叫我們喝西北風啊?”另一個高個子憤然道:“渝北這塊市場我們寧愿放棄,也不能破壞我們的‘行規’……”
座談會不歡而散。
那天晚上,一個不信邪的藥商徑直找到呂良家,話都沒說幾句,丟下一個大信封就走了。呂良趕緊追出去,結果那人早已無影無蹤。呂良打開信封一看,里面竟是10萬元現金。第二天,呂良就把這筆錢交給了區紀委。
看來向領導送“紅包”這條老路行不通了。一計不成,一些藥商又施一計,結成“藥商聯盟”,聯合起來不給渝北區醫院供藥。于是,區各大醫院一時出現了供藥緊張局面。
怎么辦?面對經銷商的聯合抵制,呂良沒有妥協:“重慶進不到藥,我們就到外地進藥!”
與此同時,衛生局分析,經銷商也不是鐵板一塊,局領導分頭與個別藥商接觸,并積極引進其他藥商。
經過近一月的較量,“藥商聯盟”崩潰,供藥恢復正常。
“如果都像這樣陽光操作,我們做生意的,再也不用費盡心機地打點這個打點那個了。”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為了建立長效機制,讓藥商公平競爭,衛生局決定在藥品采購中實行“陽光招標”。衛生局出臺了相關措施:一是在“招標導航網”上提前10天公布招標采購品種、時間及相關注意事項;二是正職領導退出招標領導小組,不再參與具體的藥品采購工作,專司監督職責,領導小組里還必須保證有20%的職工代表參加,職工代表不固定,隨機抽簽產生;三是對所有參會人員和招標結果均進行公示,對公示無異議后,方可簽合同。
2004年7月20日,渝北區人民醫院的“陽光招標”拉開了帷幕。
這天,讓藥商們吃驚的是,招標現場——醫院會議室的氣氛與以往大不相同,端坐在臺上的人員少了醫院“一把手”,多了一些“陌生面孔”,經介紹才知道,他們是院副職領導、各科室負責人、業務骨干,甚至還有以前根本沒有發言權的職工代表。按照事先設定并公示的程序,藥商們留下標書后離席,等待招標小組的評議。招標小組將標書拆開,一一進行評議,最后一致決定標底最低的成為中標者。然后,醫院將中標結果貼在醒目位置,并公開公示電話。10天后,醫院才與中標藥商正式簽訂采購合同。
在事實面前,經銷商心悅誠服:“如果都像這樣陽光操作,我們做生意的,再也不用費盡心機地打點這個打點那個了。”果然,逢年過節,院領導的辦公室、家里清靜多了。渝北區人民醫院代理院長胡偉開玩笑說:“這下,過年連掛歷都沒得哪個來送了!我們也過得坦然了。”
從“陽光招標”中得到最大好處的,還是醫院和患者。
參加過多次“陽光招標”的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鄧正君說:“比如某種藥品,物價部門規定的最高限價是100元,全市通過招標后,采購價可能是70元,但通過區里的‘陽光招標’,采購價就可能變成了50元。一年下來節省的費用就相當可觀。”對于節省的費用,鄧正君說:“一是大幅度降低藥價,向老百姓讓利;二是正大光明地為醫生開前門,發獎金。”據統計,從2004年至今,區人民醫院對千余種常用藥品進行降價,平均降幅達10%,僅此一項,醫院每年向群眾讓利300余萬元。
這場艱難的“手術”,雖然過程復雜,但術后效果非常好。經歷改革陣痛后,在渝北區衛生系統,醫務人員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點評:
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醫療系統吃回扣、收紅包現象,曾被一些人認為是不治之癥。然而渝北區衛生局的“手術”療效證明:醫療回扣等不正之風并非不治之癥。這些不正之風之所以長期存在并呈愈演愈烈之勢: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渝北區衛生局的“手術”療效,至少有三大啟示:根治不正之風,首先要從思想上開刀,把思想上的“病灶”根除;其次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敢于拿陳規陋習開刀;第三,要對癥下藥,及時建立長效機制,避免再次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