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原所長、教授楊圣明——
傳統觀念和理論將服務業視為非生產領域,不創造物質財富,不能稱為產業,其部門和勞動者的收入要依靠再分配取得,靠生產部門養活,因而有的地方提出將服務城市變為生產城市等等。這些理論、觀念已陳舊過時了。現代產業理論認為——
一、服務業(又稱第三產業)已經超越農業(第一產業)、工業和建筑業(第二產業)成為主要的產業部門,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發達國家服務業創造的社會財富已占四分之三。鑒于這種情況,今后我們發展經濟,不僅要大力發展農業、工業,更要發展服務業,并且要把服務業放在優先地位。
二、服務產品逐漸成為滿足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主要產品。人們的生活資料有生存資料、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三類。農業和工業主要提供生存資料,而服務業則主要提供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隨著小康社會的建成并向富裕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需求越來越多,因而服務業將成為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主要產業。
三、有些服務業,如金融、保險、電訊、航空、法律等等,確系國家經濟命脈、國家主權和安全的極其重要的部門,甚至關系著國家的生死存亡。現在的經濟戰、金融戰、貿易戰決不亞于過去的軍事戰。還有些服務業,如文化、教育、新聞、電視、廣播、出版等等,又是意識形態很強的部門,其中的斗爭極其復雜、尖銳,事關重大。因此,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從國家前途、從社會主義事業的命運看待服務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不可等閑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