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6日,因受賄2559萬元被判處死刑的貴州省交通廳原廳長盧萬里伏法了。
盧萬里的伏法,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有人說他是因為沒有當上副省長而心態失衡。
對于這一判斷,筆者不敢茍同。因為“心態失衡”只是思想品質的表象,而思想品質是受人生觀制約的,人生觀確立得好的人,才能有積極的好心態;思想未能改造好,患得患失,利欲薰心,遇到不順當然沒有什么好的心態。因此?熏盧萬里犯罪主因是私欲膨脹。
不可否認,盧萬里曾有光榮的過去,也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不然不會升到正廳級。雖然他說保持了30年的“清廉”,但由于人生觀、世界觀沒有得到根本的改造,滿腦子想的是個人利益,在其發展順利時“一塵不染”,而一旦不遂意或有條件時就大搞權錢交易。現在看來,組織上未安排他當副省長是多么正確。
盧萬里的犯罪伏法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是改造世界觀不能“一勞永逸”,要保持晚節,要像周總理說的“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二是端正入黨動機。入黨動機不純,將私欲藏在靈魂深處,早晚是要“露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