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上班,一進辦公室,便感到一片寂靜。我想,肯定出了什么事。拉開椅子還沒坐定,電話鈴響了,是總經理,他氣勢洶洶地說:“小周,到我辦公室來!”一聽就知道惹禍了。以前總經理有事找我,總是說:“我在辦公室等你。”
輕輕地推開總經理辦公室的門,只見李副經理正轉過身要出來。我向他點頭微笑,他卻視而不見,反而加快了腳步。
莫非是他在拆我的臺,不然他心虛什么?不容我多想,總經理就叫我坐。坐下后,原以為他會訓斥我一番,我也做出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姿態。可是,總經理此時卻平靜了很多:“小周,你和李副經理共同負責車間生產,今天上午的A單產品的上圓蓋板左孔該用18d,怎么成了19d?李副經理說是你安排的,你作何解釋?”
頓時,我什么都明白了,這肯定是競爭對手刻意制造的陷阱。19d與18d相差這么大,一定是排產單有問題。從倉庫到車間,從送料到安裝,有6個部門參與,而且都有排產單——負責排產單的,正好是李副經理。
他這樣做的動機不言而喻。最近,公司決定在我和李之間提升一個任生產經理,主持車間全面工作。論技術,我這個高級技術員應該沒問題,文科出身的李是無法比擬的。可是,對于復雜的人際關系,我卻有點不開竅。我曾想過,李會采取“曲線”競爭的策略,但沒想到他下手會這么直接,會這么快——管生產的經理調離才一個星期啊。
既然人家存心要整我,我也沒必要辯解。好在A單產品的產量較小,即使出現失誤,損失也不大。于是,我說:“對于目前出現的意外,我還不太清楚,我想去現場看看。”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總經理也只好默認我的意見。我急忙趕往車間,經過辦公室時,大家見我那著急樣子,都屏住了呼吸,李副經理正不好意思地低著頭呢。我走了過去,對李拍拍肩膀,笑著說:“沒什么,大家忙吧!”
來到車間,一對排產單,就發現了問題:在經過復印的排產單上,“9”字變成了“8”字!……最后,總經理也知道了,大家都來到車間,協助包裝工拆卸已包裝好的A單產品。
真相大白后,總經理在電話里向我表示了歉意。
后來,李副經理心甘情愿地做了我的副手。他特意找到我,說:“本來我做好了挨你訓斥的打算,你卻友好地對我笑了,我便覺得沒有勇氣和信心與你競爭,我想,我會協助你共同搞好生產的。”
說來也是,假如我當初氣勢洶洶地同他爭論一番,結果會怎么樣呢?
職場如戰場,沒錯。但在相互競爭之中,面對競爭對手,何不心平氣和地露齒一笑呢?無論什么時候,心情都是最明朗的平臺。對競爭對手露齒一笑,你失去的,只是勾心斗角的煩惱,而得到的,往往是別人發自內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