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81歲的何炳榮老人蜷縮在自家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突然,門被風吹開了,一股涼涼的東西順著他的臉頰淌下,流到嘴里,分明是泥漿的澀味。老人心里一顫:“糟了,墻壁要塌了!”老人跌跌撞撞地摸出屋外,來到鄰家門外,一邊敲門,一邊呼喊。在風雨里,他的求助聲顯得那么微弱。孤單無助的老人折回屋里,他想,自己20多年前親手搭建的這間泥屋,如今就要作為埋葬自己的墓穴了……第二天中午醒來的時候,老人發現自己躺在了鎮衛生院潔凈的病房里,眼前是鎮、村干部親切的笑容。
去年9月13日,我們在舊縣鎮真武村“五保”家園見到了何炳榮老人。原本一臉安詳的老人忽然激動萬分:“你不知道,一個孤寡老人單獨過日子那個難啊——我真的是命大福大喲,一從醫院出來,就趕上了住‘五保’家園。”
隨即,十幾個“五保”老人圍攏來,你一言我一語,繪聲繪色地談論住在新家的感受:“做夢都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上這么敞亮的房子,有大彩電看,一天三頓吃喝不愁。”
據民政干部介紹,作為全市村級“五保”老人集中安置試點縣之一,銅梁縣多方籌集建設資金180余萬元,建設村級“五保”家園。到去年6月底,全縣首批10個村級“五保”家園竣工,并投入使用。這些“五保”家園為磚混結構的漂亮樓房,人均居住面積達36平方米。每套房間均有寢室和衛生間,老人們統一配發生活用具。“五保”家園還建有公共活動室,有室外活動場地。真武村黨支部書記、“五保”家園園長喬常懷說,自己被臨時委任為園長,沒得報酬,但要照顧16個老人的吃喝拉撒。“這是村里的公益事業,沒二話可說。”
與以前散居相比,“五保”老人生活居住條件有了極大改善。同時,與鄉鎮敬老院相比,村級“五保”家園還滿足了“五保”老人離家不離土的愿望。
“人越上年紀,就越是戀‘窩’。‘五保’家園建在自家村里,我們就跟住在老家一樣啊!”“五保”老人楊自游說,他本人沒有房屋,一直跟大哥一家住在一起。以前,鎮、村干部幾次三番動員他到鎮敬老院去,但都被他拒絕了。他的理由是自己多病,擔心離開大哥一家的照顧,隨時可能出事。如今,足不出村就可以住敬老院,楊自游的心病除了。他說:“可以三天兩頭回老院子轉轉,和大哥擺龍門陣。”
老人們的口糧,由各級政府籌集,每人每年300公斤稻谷,此外,每位老人每月還能領到一些醫藥費和生活補助費。目前,村級“五保”家園正在探索自耕自足的路子。
在真武村“五保”家園,老人們自己動手,已經平整了兩畝菜地。筆者看到,新栽的白菜、萵苣苗已經返青,嫩嫩的蘿卜芽破土而出。喬常懷說:“這片菜園子達到豐產后,估計基本上不用花錢買小菜了。”曾薛如老人突然像個頑皮的小孩子,拽著筆者的袖子,神秘兮兮地叫我隨他去看一樣東西。在一間低矮的石棉瓦屋里,曾薛如指著一頭膘肥體圓的豬說:“沒想到吧,這是我們自家養的。”
臨別時,已是夕陽西斜,山洼升起裊裊炊煙。菜園里,幾個遲遲舍不得收工的老人,還在佝僂著身子,捏的捏泥團,澆的澆水。廚房里正在燉肉,香味傳得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