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決定在農村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是我黨建設史上的一個創舉。通過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使農村黨員隊伍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作風上保持了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有利于促進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作用的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的基石,充當著黨的眼、耳、鼻、舌等“第一感覺器官”,時刻代表和關系著黨的信譽和形象。因此,它是關系著廣大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問題的基本政治力量,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所以農村基層黨組織能否保持先進性,不僅關系到黨的形象,還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那么,農村基層黨組織應該如何保持先進性呢?
首先,要在思想政治頭腦上體現先進性,時刻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村支“兩委”黨員干部,要敢于亮出黨員身份,增強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要時刻關心國家大事,關注時事新聞,了解國際國內重大時政變化;要正確看待和分析每一個事關本村全局的問題,既要看到自身的優勢,也要正確認識目前所存在的劣勢,要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危則有備、有備無患。特別是村黨組織負責人,更是要帶頭做到在政治頭腦上保持先進性,普通干部沒想到的自己先想到,普通干部沒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時時事事為一般干部做出表率、當好模范、樹好典型、體現先進,時刻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
其次,在學習政治理論和科學技術上體現先進性。不管是村支書、村主任,還是一般黨員干部,乃至普通農民黨員,都應該勤于學習政治理論和科學技術,時刻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村黨組織應該建立學習機制,一方面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安排適當的時間,組織黨員干部集中學習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各級黨校有關專家的政治理論知識講座,學習農村種植、養殖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學習在種植、養殖路上成功的先進典型;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激勵監督制度,對善學勇謀的同志給予表彰和鼓勵,對敷衍了事的人實行監督,嚴格檢查其學習筆記和活學活用的情況,使其養成在辦公室集中學,在家里自學的良好習慣,形成為工作而學,為群眾得實惠而學的學習態度。只有建立起這樣的學習機制,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才能真正成為一支為民服務隊伍,成為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作風上過得硬,能力上沒問題的“一線干部隊伍”,努力形成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實干型”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真正體現出基層黨組織的先進性。
第三,在黨的建設上體現先進性。農村基層黨組織要不斷探索新方式,創造新渠道抓好黨建工作,不斷增強黨在農村的聲譽與威望,增強黨在農村的號召力,吸引力和領導力量。要加強黨員隊伍教育、管理,在素質提升和黨員形象上嚴格要求。立足“永葆先進性”這一時代主題,著力對已經進入黨組織大門的同志在教育和管理上狠下功夫,以正確引導抓黨員意識,以載體創建抓責任落實,以人員培訓抓能力提高,以激勵措施(典型激勵、制度激勵,榮譽激勵)抓創新發展,以警示教育抓廉潔自律。實行黨員思想情況定期匯報制度,隨時掌握黨員思想狀況,做到牢記宗旨跟黨走;實行黨員組織生活制度,不斷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實行黨員言行規范制度,著力提升黨員隊伍的整體形象,積極營造一支言行舉止文明大方,為群眾干事積極主動,對工作任務求實務快,處理問題公道正派的黨員隊伍。要深入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實行村級黨務、政務公開,接受廣大群眾監督,做到每一項工作、每一筆開支都公開,透明、清楚、明白。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章》的每一項要求,嚴格按照《黨章》的規定建設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善于對照檢查,不對的改、差的補。要樹立起黨員個人的形象,就是黨組織的形象;一個基層黨組織的形象,就是全黨形象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在黨的建設上體現先進性。
第四,在保持農村社會政治穩定上體現先進性。處理和協調好農村各種矛盾糾紛,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基本工作職責,也是村級黨組織體現其先進性的一面。當前,我國農村廣大群眾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在農村時常會因為張家的雞吃了李家的菜、東家的小孩拔了西家的蘿卜等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引起鄰里之間吵吵鬧鬧,甚至打打殺殺,進而對簿公堂;同時,也存在由于一些黨員干部沒有把黨的政策措施宣傳到位,使農民群眾沒有正確理解政策措施而產生與黨組織之間的積怨。所以,作為農村基層的一級政治力量,代表黨的一級組織,基層黨組織以及農村黨員就應該在這些方面當好人民的勤務員,積極協調處理好鄉鄰之間的矛盾糾紛,在農村積極宣傳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增進鄰里團結和睦,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確保農村社會政治穩定。一要善于聽取群眾意見。可以在本村聘請有參政議政能力的老黨員和敢于直言的熱心群眾作為社情民意代表,定期座談;同時在進組入戶開展工作時,注意記錄群眾反映的問題,聽取群眾心聲,了解群眾的怨氣。二要勤于化解群眾怨氣。做到村黨組織負責人重心下沉、帶頭包案、督查落實、限期解決,實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貫通、多方參與的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及時化解帶有苗頭性和傾向性的矛盾糾紛,切實將矛盾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第五,在發展農村經濟上體現先進性。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結合村情實際和市場實際合理規劃農村致富產業和項目。善于掌握農村和城市兩個市場,將兩個市場有機結合起來,根據城市需求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以“兩增一改”為中心,不斷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采取“支部+協會”、“公司+基地+農戶”、“外聯內銷”等措施,切實摸清市場的變化規律,幫助農民群眾徹底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要全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在管理好、經營好現有經濟實體的基礎上,立足本地資源、選準項目、發展優勢,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以絕對的優勢做好招商引資工作。要注重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人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實行在黨員中培養“能人”和在“能人”中培養黨員,實行村黨員干部與農民黨員、“能人”黨員與普通黨員“一對一”幫扶,幫助其轉變思想觀念、理清發展思路、增強致富本領。
第六,在統攬全局、全面抓好農村各項工作上體現先進性。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有全局的眼光和整體推進的思想,實行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方式,從整體上抓好農村各項工作。對本村的發展,要結合村情,優勢互補,合理利用資源,有統一合理的規劃。以“四在農家”為載體,要善于借鑒和吸取走在自己前面的村的做法和經驗,加快本村發展步伐,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作者單位:中共遵義縣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宋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