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道爾鼻梁上架著兩片明亮的鏡片,鏡片后面是一張有些消瘦的臉,走在Palo Alto街頭,總讓人誤以為是一位年輕且文弱的書生教授。
道爾是美國最資深的創投家,他一手拉拔成長的賽門鐵克(Symantec)、升陽計算機(Sun Microsystems)、亞馬遜(Amazon)以及Google都請他進入董事會,道爾理應可以好好享受他這十年來難得一見的“網絡太平盛世”,但他卻不改反骨底子,掀起另一輪洶涌波濤。他說──
第一,“二代網站”(Web 2.0)將開創燦爛的商機。
第二,我的孩子應該開始學中文。
所謂“二代網站”,指的是2005年開始的一批新網站的共同特性,一般人認為,那就是博客或播客。其實不只是這樣,其多樣性遠遠超過這些。
二代網站,包括一套由全球網友共同編寫的百科全書,一個讓人隨意上載照片,以標簽(Tag)取名的網站;還有另一個讓人收集所有網站書簽(Bookmark)的地方,以及一個讓人寫進自己最想去旅游的43個地方的網站……
這些新崛起的“二代網站”有何深意?軟銀總裁孫正義說得好,他認為博客、標簽這些拉哩拉雜的題材一一冒出,所代表的總體趨勢就是一種“集體制作”的力量。網站的架構早已成熟,現在只缺好的內容來填充,而最好的內容,就是由許多人一起腦力激蕩,協力完成的。
合作,通過網站,經過網絡,眾志成城。而這些共同內容的作者,其實也是企業眼中的目標消費者。二代網站,讓他們如此無所顧忌地坦承自己的消費傾向,對于企業來說,就是一個最大的金礦!
此外,對企業主來說,二代網站可改善目前企業內部以Email或開會為主的溝通方式,稱之為“維基化”(Wiki),大家一起制作一樣東西。非營利的網絡機構“維基傳媒”(Wikimedia)率先采用此項技術,短短的四年不到,它旗下的“維基大百科”(Wikipedia)就已成為最完整、最新也最公正的網絡百科全書,而里面的內容全都由網友共同義務搜集制作,并互相監控彼此出品的內容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