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的世界杯廣告招標簽得太火了!從4月20日開簽,首日簽售額即過億,短短一周時間,進賬已接近預期目標。特殊項目早已為大客戶量身定做完畢,新聞套播廣告、我愛世界杯套播、賽中套播等搶手項目已經爆滿。據央視內部人士透露,為保證中場評球的時間,央視廣告部將不得不動員部分已簽約客戶,積極撤單。
招標做到這個地步,著實讓人羨慕。同時也可見各大企業對世界杯營銷的熱情已經高漲到什么程度,即使最高均價達83.8萬/秒的世界杯央視全天賽事套播廣告的報價,也擋不住如火的熱情。似乎大家都認為,世界杯是不可錯過的耀眼主題,“2006年,不投世界杯,還能投什么呢”?
但具體分析,這屆世界杯似乎有不少推廣弱點,例如半個地球的時差以及中國足球的形象“跌入了有史以來的最低點”。面對“僧多粥少”的注意力資源的爭搶,投注世界杯,這是企業的一廂情愿,還是浩大的“燒錢”工程?
世界杯營銷是一項公認的大投入項目,從廣告資源到地面配合,都需要大筆的資金投入。但不能否認的是,目前國內許多企業尚缺乏體育營銷的經驗,賽前大談體育營銷,賽中簡單模仿、缺少創新,賽后一切煙消云散。許多企業只把世界杯當作一次“炒作機會”,當世界杯的新聞價值一消失,品牌的影響也隨之消失,這樣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
同時,有關專家表示,對于中國企業而言,世界杯只是一個熱鬧而不實際的風景,主要原因在于世界杯在中國找不到對接點,因為在中國找不到“與足球發生的相關的事情”,沒有健康的足球俱樂部、足球隊和足球運動員,營銷無法落地。相比2002年世界杯在中國掀起的足球高潮,2006年世界杯依然會有觀眾的收視潮,但體育營銷與看熱鬧不同,中國以足球為主題的行銷將越來越少。
跨國體育營銷公司IMG中國區總裁葛伯強認為,對于廣大中小企業而言,大賽事基本是大牌企業玩的游戲,畢竟高端的體育資源是一種稀缺資源;對于投入巨額廣告費的大企業,他質疑:“50萬美元就可以做一個自己的活動,為什么不去找那些適合自己,能表達自己的特色和定位的方式呢?人們關注激烈的大賽事時,也需要其它的節目和活動放松。”
那么,對所有已經投入的大企業和想要“沾光”的中小企業而言,世界杯營銷究竟是機遇還是雞肋?除了央視,越來越多的新媒介是否能給企業更多選擇的機會?如何能夠小投入大收益,成功搭乘世界杯主題“快車”?在6月9日~7月9日的賽事之后,如何能讓影響力長存?世界杯期間,我們是否還有別的更吸引眼球的“玩法”?
網友發言
找準契合點
同樣是看世界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審美情趣:有的人看激情,有的人看團隊意識,有的人看藝術,有的人看球星帥哥,也有的人在看財運。當然也有一群跟風看熱鬧的。抓住不同群體的審美趣味與自身產品定位的契合點來做文章,效應也許會長久一點,簡單的操作會讓人不知道是在宣傳產品還是宣傳世界杯。
網友 LINTEC
世界杯營銷并不是單純的廣告投入,如果你在廣告方面投入了一個億,那么在其它的配合手段上至少也要投入一個億,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整合效果,而不是曇花一現。現在許多中國大企業都想復制三星的奧運神話,希望一躍而成為世界巨頭,但現在這樣的機遇非常少,并且需要企業做好全球化的整合營銷,需要大量的資金。所以我認為,世界杯是一個機遇,但是相對而言,如果把相同的資金投入企業非常對口的項目或活動,或許能得到更大的回報。
網友 liusgarcia!
借此機會放手一搏
的確,世界杯營銷有其特定的特點與市場范圍,但是從大多數中國企業所處的行業環境、自身資金實力與自身營銷管理水平來講,也許需要的不是理智的權衡,而是一次機會與轉機。除了如中國移動這樣處于壟斷地位的企業,很多企業需要一次好的事件營銷來提升自身的品牌效應,4年一遇的世界杯,應該是一次很好的機會,企業可以集中資源借勢放手一搏,至于說企業的投入是否最后會隨著世界杯的結束而曇花一現,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企業的執行能力,而不是對促銷策略做何種選擇。
網友 秋水長空
廣告要注重娛樂性
國內的廣告通常缺乏一種幽默感,一種調侃的勇氣。想想看,如果在世界杯開賽后,在中場休息的過程中還要看一些枯燥乏味的廣告,那是件多不識趣的事。
國內企業應該向一些國外企業學習,注重強調廣告的娛樂性。如果只是簡單重復或與賽事內容割裂,這樣的結果往往是等到比賽中場休息,球迷們就會迫不及待地換臺,逃離這些廣告的騷擾。世界杯本來就是一場盛大的娛樂狂歡,做得好的企業應該融入其中。
網友 小無奈